“侍史罷薰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侍史罷薰衣”全詩
故人空瀆酒,侍史罷薰衣。
盡像留家廟,銘旌出帝幾。
浮生除壽考,享福似君稀。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是宋代詩人楊億創作的一首挽歌。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美疢漳濱臥,
營魂東岱歸。
故人空瀆酒,
侍史罷薰衣。
盡像留家廟,
銘旌出帝幾。
浮生除壽考,
享福似君稀。
中文譯文:
美麗的疢漳濱地臥著一位比部官員,
他的英勇之魂回歸到東岱山。
故友們空慰的舉杯飲酒,
侍從官員們停止了薰衣服役。
他仿佛留在家廟中,
祭祀儀式中的銘旌出自帝王之手幾次。
人生如浮云,除了壽考之外,
享受福祉的人也像您一樣稀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楊億為故去的比部李郎中寫的挽歌。詩中描述了李郎中的離世以及他在世時的貢獻和珍貴之處。
首先,詩人描述了李郎中長眠在美麗的疢漳濱地。這里可能是李郎中生前的居所或墓地,美麗的自然環境在詩中增添了一種凄美的色彩。
接著,詩人提到李郎中的英勇之魂回歸東岱山。東岱山是一個神圣的地方,這里可能是李郎中的家鄉或他重要的精神支撐所在。他的魂魄回歸山林之中,與自然融為一體。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表達了對李郎中的懷念和對他生前的敬重。故友們舉杯飲酒,寄托對他的緬懷之情。而侍從官員們停止薰衣服役,表示對他的服侍和敬仰。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寫道李郎中仿佛留在家廟中,銘旌出自帝王之手幾次。這里表達了對李郎中在家廟祭祀儀式中的重要地位和對他功勛的贊頌。人生如浮云,除了壽考之外,享受福祉的人也像李郎中一樣稀少。這里表達了對李郎中在世時的優秀品德和貢獻的珍視,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享受福祉的人并不多見。
總體而言,這首挽歌通過對李郎中的描寫和贊美,表達了對他的懷念和對他生前的敬佩。詩中的自然意象和對人生的思考使得整首詩充滿了一種深沉而凄美的情感。
“侍史罷薰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ù bǐ bù lǐ láng zhōng wǎn gē sì shǒu
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
měi chèn zhāng bīn wò, yíng hún dōng dài guī.
美疢漳濱臥,營魂東岱歸。
gù rén kōng dú jiǔ, shì shǐ bà xūn yī.
故人空瀆酒,侍史罷薰衣。
jǐn xiàng liú jiā miào, míng jīng chū dì jǐ.
盡像留家廟,銘旌出帝幾。
fú shēng chú shòu kǎo, xiǎng fú shì jūn xī.
浮生除壽考,享福似君稀。
“侍史罷薰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