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目青山與白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滿目青山與白云”全詩
黃昏更過西陽嶺,滿目青山與白云。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留別》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留別》是宋代詩人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夢筆山前君別我,
下沙橋上我思君。
黃昏更過西陽嶺,
滿目青山與白云。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離別之情。詩人楊億在夢中和他的朋友在筆山前告別,而在現實中,他卻在下沙橋上思念著這位朋友。當黃昏過去,夜幕降臨時,他仍然能看到西陽嶺上的青山和白云,這景色引起了他更深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離別之情,展現了詩人對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夢筆山前君別我”,以夢境中的別離為開端,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離別之痛。接著,詩人通過“下沙橋上我思君”這句,將思念之情帶入了現實生活中。黃昏更過西陽嶺,滿目青山與白云,描繪了詩人在離別后依然能夠看到美麗的自然景色,但這些景色卻無法消除他內心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簡約的表達方式,通過對自然景色和感情的巧妙描繪,傳達了詩人對別離的苦楚和思念之情。同時,詩人通過選擇山與云的意象,將個人的離愁與自然景色相結合,使詩歌具有了更深層次的意境。這首詩以細膩的情感和簡練的文字,展現了楊億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友誼的珍視之情。
“滿目青山與白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bié
留別
mèng bǐ shān qián jūn bié wǒ, xià shā qiáo shàng wǒ sī jūn.
夢筆山前君別我,下沙橋上我思君。
huáng hūn gèng guò xī yáng lǐng, mǎn mù qīng shān yǔ bái yún.
黃昏更過西陽嶺,滿目青山與白云。
“滿目青山與白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