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刃凝霜枉鑄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刃凝霜枉鑄金”全詩
滄波沃日虛鞭石,白刃凝霜枉鑄金。
萬里長城穿地脈,八方馳道聽車音。
儒坑未冷驪山火,三月青煙繞翠岑。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始皇》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始皇》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衡石量書夜漏深,
咸陽宮闕杳沉沉。
滄波沃日虛鞭石,
白刃凝霜枉鑄金。
萬里長城穿地脈,
八方馳道聽車音。
儒坑未冷驪山火,
三月青煙繞翠岑。
譯文:
在深夜里,用衡石衡量書籍,
咸陽的宮闕黯然沉寂。
藍波撲日,空中揮舞著石鞭,
鋒利的劍刃凝霜,白銀白金白白鑄造。
萬里長城貫穿著大地的脈絡,
八方來往車馬的聲音回蕩。
儒家的墳墓還未冷卻,驪山上的火焰仍在燃燒,
三月的青煙圍繞著翠岑繚繞。
詩意和賞析:
《始皇》這首詩以咸陽為背景,描繪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的景象。詩中使用了富有意象的語言,表達了對秦始皇統一帶來的巨大變革的思考和感嘆。
詩的開頭,作者用衡石量書來象征統一后的重要文獻整理和記載。夜晚的漏聲深沉,宮闕沉寂,展現了歷史的靜默和沉重。接著,詩中出現了虛幻的景象,藍波撲日、空中揮舞著石鞭,以及白刃凝霜枉鑄金,這些都是對秦始皇統一帶來的變革和決斷的形象化描繪,表達了統一帶來的動蕩和犧牲。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萬里長城穿地脈、八方馳道聽車音,展現了統一帶來的國家強大和交通暢達,以及繁榮的景象。儒家的墳墓還未冷卻,驪山上的火焰仍在燃燒,三月的青煙繞翠岑,表達了對儒家文化和先賢的懷念和思考。
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對秦始皇統一的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變革和統一帶來的影響的思考和感嘆。它既展示了統一帶來的繁榮和強大,又提醒人們思考歷史帶來的影響和價值。
“白刃凝霜枉鑄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ǐ huáng
始皇
héng shí liàng shū yè lòu shēn, xián yáng gōng què yǎo chén chén.
衡石量書夜漏深,咸陽宮闕杳沉沉。
cāng bō wò rì xū biān shí, bái rèn níng shuāng wǎng zhù jīn.
滄波沃日虛鞭石,白刃凝霜枉鑄金。
wàn lǐ cháng chéng chuān dì mài, bā fāng chí dào tīng chē yīn.
萬里長城穿地脈,八方馳道聽車音。
rú kēng wèi lěng lí shān huǒ, sān yuè qīng yān rào cuì cén.
儒坑未冷驪山火,三月青煙繞翠岑。
“白刃凝霜枉鑄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