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眼頻移奈瘦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帶眼頻移奈瘦何”全詩
鮫人淚有千珠迸,楚客愁添萬斛多。
錦里琴心誰滌器,石城桃葉自橫波。
程鄉酒薄難成醉,帶眼頻移奈瘦何。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此夕》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此夕》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這個夜晚,秋風吹散了敗落的荷花,玉鉤的斜影在庭院的柯木上轉動。鮫人的淚水像千顆珍珠一樣迸濺,楚客的憂愁增加了萬斛之多。錦里中的琴音誰能洗滌心靈的器皿,石城上的桃葉自成波浪。程鄉的酒濃度不足,難以讓人陶醉,眼神頻繁轉移,又何能減少瘦弱之苦。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夜晚景象,以及其中蘊含的情感。荷花已經凋謝,秋風吹散了它們,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庭院中的柯木上投下了玉鉤的斜影,增添了一絲神秘感。詩人通過比喻,表達了楚客的愁苦和鮫人的悲傷,他們的痛苦都是無法言說的。詩人提到錦里中的琴音,意味著音樂的力量可以洗滌人的心靈,使人得到安慰。而石城上的桃葉則形成了波浪狀,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詩的最后部分提到程鄉的酒,但它的濃度不足以使人陶醉,詩人的眼神頻繁轉移,暗示詩人的內心充滿了瘦弱之苦。
賞析:
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楊億深沉的情感和細膩的描寫技巧。通過對荷花的描繪,詩中營造了一種凄涼的秋天氛圍,使讀者感受到秋風的涼意和荷花凋謝的哀愁。玉鉤斜影轉庭柯的描寫增加了詩的神秘感,給人以意境的美感。鮫人淚水千珠迸的形象描寫生動而富有感染力,表達了深深的悲傷。楚客愁添萬斛多的表達方式夸張而有力,凸顯了楚客內心的痛苦。錦里琴心誰滌器的形象描寫巧妙地表達了音樂的治愈力量。石城桃葉自橫波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了桃葉在風中搖曳的美感。程鄉酒薄難成醉,帶眼頻移奈瘦何的結尾給人以深思,詩人借酒喻人生,表達了對于人生的無奈和瘦弱的感受。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人情感的抒發,展現了作者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秋天的凄涼和人情的哀愁,同時也可以領略到詩人對音樂和人生的思考。
“帶眼頻移奈瘦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ǐ xī
此夕
cǐ xī qiū fēng là bài hé, yù gōu xié yǐng zhuǎn tíng kē.
此夕秋風臘敗荷,玉鉤斜影轉庭柯。
jiāo rén lèi yǒu qiān zhū bèng, chǔ kè chóu tiān wàn hú duō.
鮫人淚有千珠迸,楚客愁添萬斛多。
jǐn lǐ qín xīn shuí dí qì, shí chéng táo yè zì héng bō.
錦里琴心誰滌器,石城桃葉自橫波。
chéng xiāng jiǔ báo nán chéng zuì, dài yǎn pín yí nài shòu hé.
程鄉酒薄難成醉,帶眼頻移奈瘦何。
“帶眼頻移奈瘦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