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車蜀道聞猿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征車蜀道聞猿苦”全詩
征車蜀道聞猿苦,祖帳西郊落葉頻。
莫為割雞輕邑宰,應須叱馭效忠臣。
錦城自古繁華地,好與風光作主人。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大理趙寺丞世長知益州華陽縣》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理趙寺丞世長知益州華陽縣》是宋代詩人楊億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理趙寺丞世長知益州華陽縣,
帝選循良撫遠民,由來百里應星辰。
征車蜀道聞猿苦,祖帳西郊落葉頻。
莫為割雞輕邑宰,應須叱馭效忠臣。
錦城自古繁華地,好與風光作主人。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華陽縣的景色和其中的政府官員大理趙寺丞世長知。詩人贊頌了當時的皇帝選用了循良之人來治理遙遠的地方。詩中提到,華陽縣的美景和繁榮自古以來就如星辰般耀眼。然而,在征車行駛的蜀道上,可以聽到猿猴悲鳴,西郊的祖帳上頻繁落葉,這些景象傳達出一種深沉的哀愁。詩人呼吁不要輕視治郡官員的職責,他們應該以忠臣的身份來治理城邑,以保護百姓的利益。最后,詩人稱贊錦城(指華陽縣)自古以來就是繁華之地,希望能將這美景與風光共享。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華陽縣的景色和大理趙寺丞世長知的治理,展現了一種對美景和政府官員的贊美之情。詩人運用意象描寫,將美景與政治治理相結合,表達了對皇帝明智選擇良才的贊賞,同時也呼吁治理者要盡職盡責,保護人民的利益。整首詩詞以華陽縣為中心,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官員責任的描寫,展示了這個地方的繁華和美麗。同時,詩中的一些細節描寫,如蜀道上猿猴的悲鳴和西郊祖帳的落葉,賦予了詩詞以深沉和哀愁的情感色彩,使整首詩詞更具感染力。
這首詩詞既展示了當時社會政治背景下的美景和治理,又通過對政府官員的期望,表達了對良善治理的追求。它具有典型的宋代詩詞特點,注重描寫細致的自然景色,并融入對社會政治的思考。同時,詩人以華陽縣為象征,將美景與治理相結合,展示了對繁榮的追求和對官員責任的期望。整首詩詞給人以啟迪,讓人思考政治和社會治理的重要性,并將美景與治理聯系在一起,強調了人與自然、政治和社會的緊密關系。
“征車蜀道聞猿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 lǐ zhào sì chéng shì zhǎng zhī yì zhōu huá yáng xiàn
大理趙寺丞世長知益州華陽縣
dì xuǎn xún liáng fǔ yuǎn mín, yóu lái bǎi lǐ yīng xīng chén.
帝選循良撫遠民,由來百里應星辰。
zhēng chē shǔ dào wén yuán kǔ, zǔ zhàng xī jiāo luò yè pín.
征車蜀道聞猿苦,祖帳西郊落葉頻。
mò wèi gē jī qīng yì zǎi, yīng xū chì yù xiào zhōng chén.
莫為割雞輕邑宰,應須叱馭效忠臣。
jǐn chéng zì gǔ fán huá dì, hǎo yǔ fēng guāng zuò zhǔ rén.
錦城自古繁華地,好與風光作主人。
“征車蜀道聞猿苦”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