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正接家山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西陵正接家山路”全詩
幕中蓮渚紅衣脫,江外蒪羹紫線肥。
十部須知從事貴,雙魚莫遣尺書稀。
西陵正接家山路,試為因人問釣磯。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杭州嚴從事》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杭州嚴從事》是一首宋代楊億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柳岸蘭橈片席飛,
秋風澤國季鷹歸。
幕中蓮渚紅衣脫,
江外蒪羹紫線肥。
十部須知從事貴,
雙魚莫遣尺書稀。
西陵正接家山路,
試為因人問釣磯。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楊億在杭州的景象并表達了他的一些思考和感受。詩中提到了柳岸、片席、蘭橈等景物,形容了杭州秋天的美麗景色。隨著秋風的吹拂,季鷹歸來,象征著豐收和希望。詩中還提到了幕中的蓮渚,意味著離開了官場的束縛。江外的蒪羹紫線肥則表達了詩人對杭州美食的喜愛。
詩人還提到了“十部須知從事貴”,表達了從事官職的重要性和榮耀。他警告人們不要忽視重要的任務,象征著對公務的認真態度。最后兩句詩提到了西陵,這里是楊億的家鄉,他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人試圖以此作為契機,向有關的人詢問釣魚的地方,可能是希望找到一個談心交流的機會。
賞析:
《杭州嚴從事》以楊億自身的視角,通過描繪杭州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展現了一幅秋天的美好畫卷。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通過柳岸、蘭橈、片席等形象描寫,將讀者帶入了杭州秋天的景象中,讓人感受到了它的美麗和寧靜。
詩中還融入了一些社會和人生的思考。詩人提到了從事官職的重要性,強調了對公務的認真態度。他通過警示人們不要忽視重要任務,表達了自己對社會責任的追求和對官職榮耀的渴望。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向往,通過試圖詢問釣魚的地方,展現了詩人對于與他人的交流和談心的渴望,增加了詩詞的親切感和情感共鳴。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社會人生,展現了詩人對美好生活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同時也傳遞了一些思考和警示。
“西陵正接家山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g zhōu yán cóng shì
杭州嚴從事
liǔ àn lán ráo piàn xí fēi, qiū fēng zé guó jì yīng guī.
柳岸蘭橈片席飛,秋風澤國季鷹歸。
mù zhōng lián zhǔ hóng yī tuō, jiāng wài pò gēng zǐ xiàn féi.
幕中蓮渚紅衣脫,江外蒪羹紫線肥。
shí bù xū zhī cóng shì guì, shuāng yú mò qiǎn chǐ shū xī.
十部須知從事貴,雙魚莫遣尺書稀。
xī líng zhèng jiē jiā shān lù, shì wèi yīn rén wèn diào jī.
西陵正接家山路,試為因人問釣磯。
“西陵正接家山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