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三年不聞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已是三年不聞問”全詩
薄宦令人意漸闌。
郡閣政清慵按吏,鄉園路近欲休官。
梅花繞檻驚春早,布水當簷覺夏寒。
已是三年不聞問,何如歸去把魚竿。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偶書》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偶書》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朱輪遠守未成歡。
紅色車輪遠遠地守在那里,未能完成歡樂。
詩人以朱輪比喻自己的官職,表示他的地位雖然高,卻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和滿足。
薄宦令人意漸闌。
淺薄的宦海生涯使人的心意逐漸冷淡。
薄宦指的是詩人的官職地位不高、身份不顯赫,因此他感到自己的人生境遇越來越失望。
郡閣政清慵按吏,鄉園路近欲休官。
郡閣中政務清明,慵懶地擺弄手中的文書,鄉園的道路離得近,他渴望能夠辭去官職休息。
梅花繞檻驚春早,布水當簷覺夏寒。
梅花盛開在院子的欄桿上,驚動了早春的氣息;布水(可能指的是水面上的薄冰)擋在屋檐上,感覺到夏天的寒意。
這里描繪了季節的變遷,梅花的盛開意味著初春的到來,而屋檐上的薄冰則象征著夏季的臨近,這一景象與詩人內心的感受形成了對比。
已是三年不聞問,何如歸去把魚竿。
已經三年了,沒有人來詢問我的消息,不如回去拿起釣魚竿。
詩人表示自己在官場上已經過了三年,卻沒有人關心他的處境和進展。他情愿離開官場,回到鄉村過簡樸的生活,享受釣魚的樂趣。
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楊億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寧靜生活的向往。他對朝廷的政務漠不關心,希望能夠回到鄉村過上寧靜的生活。通過描繪季節變遷和自然景物的對比,詩人表達了他內心的孤寂和對現實世界的不滿。整首詩情緒平淡而憂郁,抒發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失望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已是三年不聞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ǒu shū
偶書
zhū lún yuǎn shǒu wèi chéng huān.
朱輪遠守未成歡。
báo huàn lìng rén yì jiàn lán.
薄宦令人意漸闌。
jùn gé zhèng qīng yōng àn lì, xiāng yuán lù jìn yù xiū guān.
郡閣政清慵按吏,鄉園路近欲休官。
méi huā rào kǎn jīng chūn zǎo, bù shuǐ dāng yán jué xià hán.
梅花繞檻驚春早,布水當簷覺夏寒。
yǐ shì sān nián bù wén wèn, hé rú guī qù bǎ yú gān.
已是三年不聞問,何如歸去把魚竿。
“已是三年不聞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