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秉清忠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愿秉清忠節”全詩
曉登云外嶺,夜渡月中潮。
愿秉清忠節,終身立圣朝。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喜朝京闕》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喜朝京闕》是宋代詩人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七閩波渺邈,
雙闕氣岧峣。
曉登云外嶺,
夜渡月中潮。
愿秉清忠節,
終身立圣朝。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楊億的希望和愿望。他以七閩和雙闕為象征,表達了對國家和朝廷的關切和忠誠之情。他渴望能夠在清晨登上云外的山嶺,夜晚乘船渡過月亮下的潮水,希望自己能夠秉持清正和忠誠的精神,并為之終身效力于圣朝。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愿望和追求,展現了他對國家和朝廷的忠誠之情。以下是對各句的賞析:
1. "七閩波渺邈":七閩指福建地區,表示國家遼闊而邊遠。波渺邈意味著離京遙遠的距離,表達了詩人思鄉之情。
2. "雙闕氣岧峣":雙闕指皇宮大門,象征著朝廷和統治者的權威。氣岧峣表示闕門卓立,給人一種莊嚴的感覺。
3. "曉登云外嶺":詩人希望在清晨能夠登上高山,超越云層,表達出他追求高遠志向的愿望。
4. "夜渡月中潮":夜晚乘船渡過月亮下的潮水,意味著詩人希望能夠克服困難和艱險,追尋自己的理想。
5. "愿秉清忠節":詩人表達了自己愿意秉持清正和忠誠的精神,并將之貫徹到自己的一生中。
6. "終身立圣朝":詩人表達了自己希望能夠為國家和朝廷效力,為建立一個光明祥和的社會而奮斗終生的決心。
總體而言,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關切和忠誠之情,以及他對高遠理想的追求。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對國家和社會充滿熱愛和期望的形象。
“愿秉清忠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ǐ cháo jīng quē
喜朝京闕
qī mǐn bō miǎo miǎo, shuāng quē qì tiáo yáo.
七閩波渺邈,雙闕氣岧峣。
xiǎo dēng yún wài lǐng, yè dù yuè zhōng cháo.
曉登云外嶺,夜渡月中潮。
yuàn bǐng qīng zhōng jié, zhōng shēn lì shèng cháo.
愿秉清忠節,終身立圣朝。
“愿秉清忠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