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定知諸念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去定知諸念息”全詩
又是浮杯過淪海,便應飛錫入皇州。
彌天談論降時彥,結社因緣背俗流。
此去定知諸念息,祇除魂夢到東甌。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洞溪慶道人歸上都》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洞溪慶道人歸上都》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精致的廬室,我們坐在一起慶祝秋天的來臨,
即使瓶罐離家千里也能品味旅途的樂趣。
舉起酒杯,我們跨越洶涌的海洋,
帶著無限信心飛奔向皇城。
天空中探討著時代的智慧,
我們結成團體,擺脫世俗的束縛。
從此離去,我們淡忘煩惱紛擾,
只留下靈魂和夢境飄蕩在東甌之地。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道士回到上都(即京城)的場景。詩人描述了一個雅致的廬室,朋友們聚在一起慶祝秋天的到來。即使瓶罐離家千里,也能感受到旅途的樂趣。詩人表達了對遠方旅行的向往和對即將到來的皇城之行的期待。詩中還涉及到天空中的討論,指涉時代智慧的探討,以及結社擺脫世俗束縛的意愿。最后,詩人表示離開后將拋開紛擾,只留靈魂和夢境在東甌地區飄蕩。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道士歸程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遠方旅行和追求自由的向往。詩人通過精致的廬室、瓶罐離家千里等細節,展現了旅途中的愉悅和樂趣。飲酒和跨越洶涌的海洋象征著詩人的勇氣和決心,他們懷著無限的信心飛奔向皇城。詩中還涉及到天空中的談論,顯示了詩人對時代智慧的關注和追求。結社擺脫世俗束縛的意愿則體現了詩人對自由和獨立的追求。最后,詩人表示離開后將拋開煩惱,只留下靈魂和夢境在東甌地區飄蕩,表達了對自由和超脫的向往。
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遠方旅行和追求自由的向往,以及擺脫世俗束縛的渴望。詩人通過唯美的語言和意境,將讀者帶入一個超脫塵世的境界,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寧靜和自由追求的精神。
“此去定知諸念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òng xī qìng dào rén guī shàng dōu
洞溪慶道人歸上都
jīng lú yàn zuò shí jīng qiū, píng bō jìn wèi qiān lǐ yóu.
精廬宴坐十經秋,瓶缽近為千里游。
yòu shì fú bēi guò lún hǎi, biàn yīng fēi xī rù huáng zhōu.
又是浮杯過淪海,便應飛錫入皇州。
mí tiān tán lùn jiàng shí yàn, jié shè yīn yuán bèi sú liú.
彌天談論降時彥,結社因緣背俗流。
cǐ qù dìng zhī zhū niàn xī, qí chú hún mèng dào dōng ōu.
此去定知諸念息,祇除魂夢到東甌。
“此去定知諸念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