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臺寂寞阻飛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玄臺寂寞阻飛觥”全詩
如何民瘼偏能療,卻是詩魔未得平。
夏景清和妨命駕,玄臺寂寞阻飛觥。
欲親高論無由得,須作文殊問疾行。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麗水甄殿丞移疾請告》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麗水甄殿丞移疾請告》是宋代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數日不逢黃叔度,
胸中鄙吝一時生。
如何民瘼偏能療,
卻是詩魔未得平。
夏景清和妨命駕,
玄臺寂寞阻飛觥。
欲親高論無由得,
須作文殊問疾行。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甄殿丞楊億因患病而請求告假的情景。楊億數日未能見到黃叔度,使得他內心產生了一時的懷疑和不滿。他感到自己雖然能夠治愈民間的疾苦,但卻無法平抑內心的詩文之魔。夏天的景色明亮和諧,卻阻礙了他行駛御駕的命令,而玄臺的寂寞也攔住了他舉杯暢飲的機會。他渴望與黃叔度親近,一同討論高深的文學之道,但卻無從得知,只能以寫作來尋求安慰。
賞析:
這首詩詞以楊億自身的身份和情感為出發點,通過描繪他內心的矛盾和困擾,展現了文人士子在宋代社會中的處境和心態。詩中的黃叔度是楊億的友人,但由于某些原因,他們數日未能相見,這種隔閡使得楊億的胸中產生了鄙夷和吝嗇之情。楊億自認為能夠治愈民間的疾苦,但卻無法擺脫自己內心深處的文學之魔,這表明他對于文學創作的欲望和追求無法得到滿足。夏天的景色宜人,但卻阻礙了他行駛御駕的命令,這暗示了他無法順利履行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玄臺的寂寞和飛觥的阻礙,更進一步凸顯了他孤立無援的狀態。最后,他希望能夠與黃叔度親近,一同探討文學藝術,但卻無從得知,只能以寫作來宣泄內心的痛苦和追求精神的滿足。
整首詩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通過對個人情感和社會現實的反思,展現了楊億作為一位士人的內心世界。詩中融入了對詩文創作的思考,以及對社交、人際關系和文學追求的思索,體現了宋代士人的文化背景和內心困境。整體上,這首詩詞以楊億的個人經歷為切入點,通過表達個人情感和思考,展示了一個文人士子在特定時期背景下的心靈風貌,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玄臺寂寞阻飛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 shuǐ zhēn diàn chéng yí jí qǐng gào
麗水甄殿丞移疾請告
shù rì bù féng huáng shū dù, xiōng zhōng bǐ lìn yī shí shēng.
數日不逢黃叔度,胸中鄙吝一時生。
rú hé mín mò piān néng liáo, què shì shī mó wèi dé píng.
如何民瘼偏能療,卻是詩魔未得平。
xià jǐng qīng hé fáng mìng jià, xuán tái jì mò zǔ fēi gōng.
夏景清和妨命駕,玄臺寂寞阻飛觥。
yù qīn gāo lùn wú yóu de, xū zuò wén shū wèn jí xíng.
欲親高論無由得,須作文殊問疾行。
“玄臺寂寞阻飛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