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天曾共習鑿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彌天曾共習鑿齒”全詩
彌天曾共習鑿齒,人洛因尋陸士龍。
寒燭伴吟經臘雪,雨花開講過晨鐘。
浮漚一念歸心起,本寺房前見偃松。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廉上人歸天臺》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廉上人歸天臺》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在赤城華頂峰舊居住,桂巖芝崦白云紛重。曾經與彌天共同修行,洛陽的人們為了尋找陸士龍而來。寒冷的蠟雪中,燭光伴隨著吟誦佛經;雨中的花朵開放,晨鐘響徹山谷。一念之間,我的心歸于平靜,我在寺廟前看到了垂直的松樹。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僧人的歸山之旅。這位僧侶曾經在赤城華頂峰居住,與大自然相伴,享受著清新的空氣和美麗的云霧。他曾經與彌天修行,探索佛法的奧義。然而,他聽說洛陽的人們在尋找陸士龍,決定離開華頂峰,回到自己的家鄉。在歸途中,他經歷了寒冷的蠟雪和細雨中的花朵,體驗了佛法的修行和禪悟的境界。最終,他回到本寺,看到了熟悉的景象,垂直的松樹象征著他內心的平靜和堅定。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自然景觀和修行的心路歷程,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追求和歸屬感。詩中的山水描寫生動而富有意境,赤城華頂峰、桂巖芝崦、白云重重,給人一種寧靜與神秘的感覺。詩人曾共同修行的經歷和人洛尋龍的情節增添了一絲仙境的色彩,同時也表達了對于佛法和修行的渴望。在歸途中,詩人經歷了寒冷的蠟雪和雨中的花開,這些自然景觀與佛法的修行相互映襯,強調了內心的寧靜與堅定。最后,詩人回到本寺,看到了熟悉的景象,偃松象征著內心的歸屬和平靜。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觀和修行的心路歷程為線索,通過對景物和情節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于內心追求和歸屬感的思考和感悟,給人以深思與共鳴。
“彌天曾共習鑿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án shàng rén guī tiān tāi
廉上人歸天臺
jiù zhù chì chéng huá dǐng fēng, guì yán zhī yān bái yún zhòng.
舊住赤城華頂峰,桂巖芝崦白云重。
mí tiān céng gòng xí záo chǐ, rén luò yīn xún lù shì lóng.
彌天曾共習鑿齒,人洛因尋陸士龍。
hán zhú bàn yín jīng là xuě, yǔ huā kāi jiǎng guò chén zhōng.
寒燭伴吟經臘雪,雨花開講過晨鐘。
fú ōu yī niàn guī xīn qǐ, běn sì fáng qián jiàn yǎn sōng.
浮漚一念歸心起,本寺房前見偃松。
“彌天曾共習鑿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