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在桐鄉勾簿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屈在桐鄉勾簿書”全詩
薄宦交朋嗟絆驥,清貧人吏說懸魚。
二年領郡暌離久,一夕當樽鄙吝祛。
苦恨秋風動行色,徘徊無計駐征車。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留別桐城主簿》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留別桐城主簿》是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作者離別桐城主簿之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早曾兔苑傳詞賦,
屈在桐鄉勾簿書。
薄宦交朋嗟絆驥,
清貧人吏說懸魚。
二年領郡暌離久,
一夕當樽鄙吝祛。
苦恨秋風動行色,
徘徊無計駐征車。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楊億離別桐城主簿的情景。詩人曾經在兔苑傳唱過自己的詞賦,在桐鄉擔任勾簿書的職務。然而,他在官場上地位低微,與權貴的交往令他感到困擾,而他自身清貧的身份也讓人看不起。兩年來,他一直與郡城分離,而在一夜之間,他的身份被貶低。詩人痛苦地感嘆秋風吹動著離別的身影,徘徊于無法停下的征車之間。
賞析:
這首詩詞以楊億自身的經歷為背景,抒發了作者對離別和官場困境的感慨和痛苦。詩詞通過對兔苑、桐鄉、勾簿書等地名的運用,營造了一種寓言般的意境,使詩人的遭遇具有普遍性,引起讀者的共鳴。
詩中的"薄宦"一詞指的是官場上地位低微、待遇不佳的官員,而"清貧人吏"則是指貧窮清廉的官吏。通過描述自己的身份和處境,詩人表達了對官場不公和社會現實的痛苦之情。
最后兩句"苦恨秋風動行色,徘徊無計駐征車"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掙扎和無奈。秋風動搖著行人的衣袂,象征著詩人內心的不安和憂傷。他徘徊于前行的征車之間,沒有辦法停下腳步,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官場的險惡和社會的不公,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自身命運的思考和掙扎。這首詩詞通過具體的情景描寫和抒發自己的感受,達到了抒發情感和抨擊社會現實的目的,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屈在桐鄉勾簿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bié tóng chéng zhǔ bù
留別桐城主簿
zǎo céng tù yuàn chuán cí fù, qū zài tóng xiāng gōu bù shū.
早曾兔苑傳詞賦,屈在桐鄉勾簿書。
báo huàn jiāo péng jiē bàn jì, qīng pín rén lì shuō xuán yú.
薄宦交朋嗟絆驥,清貧人吏說懸魚。
èr nián lǐng jùn kuí lí jiǔ, yī xī dāng zūn bǐ lìn qū.
二年領郡暌離久,一夕當樽鄙吝祛。
kǔ hèn qiū fēng dòng xíng sè, pái huái wú jì zhù zhēng chē.
苦恨秋風動行色,徘徊無計駐征車。
“屈在桐鄉勾簿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