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將錦襖換簑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悔將錦襖換簑衣”全詩
松菊門前三徑在,煙波江上片帆飛。
枌榆舊社雖堪戀,星火嚴程不可違。
莫為棲鸞尚卑屑,悔將錦襖換簑衣。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十九哥赴舒州太湖簿仍得假歸鄉》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九哥赴舒州太湖簿仍得假歸鄉》是宋代詩人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初官佐邑少嗟咨,
且喜鄉關得告歸。
松菊門前三徑在,
煙波江上片帆飛。
枌榆舊社雖堪戀,
星火嚴程不可違。
莫為棲鸞尚卑屑,
悔將錦襖換簑衣。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楊億擔任官職初期,他在舒州太湖簿做事時得到了假期歸鄉的喜悅。詩中描繪了歸鄉路上的景象,包括松樹和菊花圍繞著三條小徑,江上的煙霧和飛船的影子。詩人也表達了對故鄉的眷戀,盡管他有重要的公務要完成,但他不敢違背嚴格的職責。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不愿意為了追求名利而放棄平凡的生活,他后悔曾經將錦繡的服飾換成了簡樸的雨衣。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歸鄉的喜悅和對家鄉的懷念之情。詩中的景物描寫生動而富有想象力,通過描繪松樹、菊花、煙霧和飛船等元素,創造了一幅富有詩意的畫面。詩人在表達對家鄉的眷戀時,也強調了自己作為官員的職責和使命感,不愿違背紀律。最后兩句詩則給人以深思,詩人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冷淡態度,堅持追求內心真實和簡樸的生活。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表達,展示了楊億對家鄉的眷戀、對人生追求的思考,以及對名利虛榮的冷峻態度,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悔將錦襖換簑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jiǔ gē fù shū zhōu tài hú bù réng dé jiǎ guī xiāng
十九哥赴舒州太湖簿仍得假歸鄉
chū guān zuǒ yì shǎo jiē zī, qiě xǐ xiāng guān dé gào guī.
初官佐邑少嗟咨,且喜鄉關得告歸。
sōng jú mén qián sān jìng zài, yān bō jiāng shàng piàn fān fēi.
松菊門前三徑在,煙波江上片帆飛。
fén yú jiù shè suī kān liàn, xīng huǒ yán chéng bù kě wéi.
枌榆舊社雖堪戀,星火嚴程不可違。
mò wèi qī luán shàng bēi xiè, huǐ jiāng jǐn ǎo huàn suō yī.
莫為棲鸞尚卑屑,悔將錦襖換簑衣。
“悔將錦襖換簑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