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聆九奏都忘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側聆九奏都忘味”全詩
今日代言青鎖闥,又披郢唱見深情。
側聆九奏都忘味,連得雙金自滿籯。
紅藥階前試吟嚼,胸中鄙吝一時平。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史館盛學士以詩相賀因而答之》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史館盛學士以詩相賀因而答之》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前年出守縉云城,
曾枉驪歌慰遠行。
今日代言青鎖闥,
又披郢唱見深情。
側聆九奏都忘味,
連得雙金自滿篘。
紅藥階前試吟嚼,
胸中鄙吝一時平。
譯文:
前年出任縉云城的守臣,
曾經徒勞地歌唱以慰藉遠行之心。
如今作為代言人的身份,
再次披掛上闕歌唱,表達深深的情意。
傾聽九奏音樂都已忘卻滋味,
連續獲得雙重的贊譽,自覺滿懷自豪。
在紅玉階前嘗試吟詠咀嚼,
內心的卑鄙懦弱瞬間平息。
詩意:
這首詩詞是楊億以回答史館盛學士的賀詩而作。詩人首先回顧了自己前年出任縉云城的守臣時的經歷,稱自己曾經努力用歌聲慰藉遠行的心靈。現在,他再次以代言人的身份出現在青鎖闥(指官署門前),并再次表達了自己的深情。詩人感慨地說,他已經忘記了九奏音樂的滋味,因為連續獲得了雙重的贊譽,自滿自足。然而,他在紅玉階前試圖吟詠時,感受到了內心的卑鄙和吝嗇,這種情感在短暫的時刻內平息了。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述的方式表達了詩人的心境和感受。詩人通過回憶自己出任守臣的經歷,表達了曾經的努力和慰藉,以及如今作為代言人的自豪和滿足。然而,在最后兩句中,詩人透露了內心的矛盾和短暫的卑鄙感,這種情感可能與權力和成就帶來的壓力有關。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思想和情感起伏,既有自豪和滿足,又有自我反思和矛盾。這種對內心的描繪使詩詞更富有人性和情感的共鳴。
“側聆九奏都忘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ǐ guǎn shèng xué shì yǐ shī xiāng hè yīn ér dá zhī
史館盛學士以詩相賀因而答之
qián nián chū shǒu jìn yún chéng, céng wǎng lí gē wèi yuǎn xíng.
前年出守縉云城,曾枉驪歌慰遠行。
jīn rì dài yán qīng suǒ tà, yòu pī yǐng chàng jiàn shēn qíng.
今日代言青鎖闥,又披郢唱見深情。
cè líng jiǔ zòu dōu wàng wèi, lián dé shuāng jīn zì mǎn yíng.
側聆九奏都忘味,連得雙金自滿籯。
hóng yào jiē qián shì yín jué, xiōng zhōng bǐ lìn yī shí píng.
紅藥階前試吟嚼,胸中鄙吝一時平。
“側聆九奏都忘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