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辟豈由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多辟豈由民”全詩
絕聞空獄奏,深愧片言人。
清潁黃公接,甘棠郡伯鄰。
懷賢不能繼,多辟豈由民。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獄多重囚》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獄多重囚》是宋代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鐵鎖銀鐺眾,金科伏念頻。
絕聞空獄奏,深愧片言人。
清潁黃公接,甘棠郡伯鄰。
懷賢不能繼,多辟豈由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囚犯在牢獄中的困境和作者對此的感嘆。鐵鎖和銀鐺象征著囚禁和苦難,金科則指的是上書的奏章。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囚犯們頻繁上書請求寬恕的無望和對片言之人(指官員)的深深愧疚之情。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清潁黃公和甘棠郡伯(地方官員)的期待,但也感慨懷才不遇,認為多數官員的選拔并不取決于人民。
賞析:
《獄多重囚》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囚犯遭受苦難和不公的關注和同情。通過運用鐵鎖、銀鐺和金科等意象,詩中傳遞出深沉的悲涼和絕望感。作者對囚禁之地的沉默和冷漠感到失望,也對那些只會說些片言之語的官員感到愧疚。詩的后半部分,展現了作者對清廉官員的期望,但也反映了他對官員選拔機制的懷疑和對人才浪費的感慨。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以及對社會現象的深入觀察和思考,展示了楊億作為一位文人的社會關懷和對時代弊病的思考。它呈現出一種對囚犯和被壓迫者的同情和關注,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象和官員選拔制度的不滿和批評。整體上,這首詩詞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感人的表達方式,展現了楊億作為一位文人的獨特風格和社會責任感。
“多辟豈由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duō chóng qiú
獄多重囚
tiě suǒ yín dāng zhòng, jīn kē fú niàn pín.
鐵鎖銀鐺眾,金科伏念頻。
jué wén kōng yù zòu, shēn kuì piàn yán rén.
絕聞空獄奏,深愧片言人。
qīng yǐng huáng gōng jiē, gān táng jùn bó lín.
清潁黃公接,甘棠郡伯鄰。
huái xián bù néng jì, duō pì qǐ yóu mín.
懷賢不能繼,多辟豈由民。
“多辟豈由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