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吾師阮步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方外吾師阮步兵”全詩
涼風卷雨忽中斷,明月背云還倒行。
賴有清吟消意馬,豈無美酒破愁城。
是非人世何須較,方外吾師阮步兵。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獨懷》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獨懷》
朝代:宋代
作者:楊億
獨依青桐聽鼓聲,
參旗應落上三更。
涼風卷雨忽中斷,
明月背云還倒行。
賴有清吟消意馬,
豈無美酒破愁城。
是非人世何須較,
方外吾師阮步兵。
中文譯文:
我獨自倚靠在青桐樹下,聆聽著鼓聲,
參看旗幟應該已經降下,已過了半夜三更。
涼風卷起雨水,突然中斷了,
明亮的月亮背對著云彩,倒退著行進。
幸好有清吟消解了煩憂的坐騎,
難道沒有美酒可以破開憂愁的城池嗎?
是非紛爭在人世間又何必計較,
我追求超脫于塵世之外的師傅,那位阮步兵。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在青桐樹下獨自思索的心境和態度。詩人借景抒發了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看法。
首先,詩中的青桐樹是詩人倚靠的背景,代表了一種靜謐和寧靜。詩人獨自依靠在青桐樹下,聆聽鼓聲,這種場景營造出一種冥思苦想的氛圍。
其次,參旗應落上三更,表明時間已經過了半夜,夜深人靜。這里的參旗可能指代戰爭或軍事行動,而夜晚的沉寂意味著一種孤獨和思考的空間。
詩中的涼風卷起雨水,卻又突然中斷,明月背云還倒行,描繪了一種變幻莫測的景象。涼風中斷和明月倒行,暗示著事物并非總是按照人們的期望發展,世事無常,變化無常。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清吟和美酒,表達了他尋求消解煩憂的愿望。清吟是一種吟誦詩文的方式,可以使人心境平靜。美酒則象征著快樂和放松,可以破解憂愁。詩人通過這兩種方式,試圖擺脫內心的煩憂和紛擾。
最后兩句,詩人提到了是非紛爭和追求超脫。詩人認為人世間的是非之爭并不值得計較,他渴望超脫塵世的境界。方外吾師阮步兵,表明詩人的師傅阮步兵是他追求超脫的榜樣和引導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詩人獨自思索和追求超脫的心境。詩人渴望通過吟誦和美酒來消解煩憂,同時對于人世間的是非紛爭抱持超然的態度。
“方外吾師阮步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huái
獨懷
dú yī qīng tóng tīng gǔ shēng, cān qí yīng luò shàng sān gēng.
獨依青桐聽鼓聲,參旗應落上三更。
liáng fēng juǎn yǔ hū zhōng duàn, míng yuè bèi yún hái dào xíng.
涼風卷雨忽中斷,明月背云還倒行。
lài yǒu qīng yín xiāo yì mǎ, qǐ wú měi jiǔ pò chóu chéng.
賴有清吟消意馬,豈無美酒破愁城。
shì fēi rén shì hé xū jiào, fāng wài wú shī ruǎn bù bīng.
是非人世何須較,方外吾師阮步兵。
“方外吾師阮步兵”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