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袂御鑪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衣袂御鑪煙”全詩
腰垂丈二組,身下九重天。
山水登臨思,庭闈喜懼年。
官曹郎位宿,衣袂御鑪煙。
記事成新史,賡歌有雅篇。
為貪驅弩矢,不從泛樓船。
治道山陰卒,離群藏室仙。
衡陽無過雁,尺素若為傳。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集賢劉工部隲知衡州》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集賢劉工部隲知衡州》
朝代:宋代
作者:楊億
仁里古湘川,頒條命雋賢。
腰垂丈二組,身下九重天。
山水登臨思,庭闈喜懼年。
官曹郎位宿,衣袂御鑪煙。
記事成新史,賡歌有雅篇。
為貪驅弩矢,不從泛樓船。
治道山陰卒,離群藏室仙。
衡陽無過雁,尺素若為傳。
中文譯文:
仁里古湘川,頒發詔命嘉賢。
腰懸丈二組,身踏九重天。
登臨山水時思念,宮闈內外喜與懼年。
官場郎位歷盡宿泊,衣袂沐爐煙。
記載的事跡成為新的史書,賡歌中有優雅之篇。
貪欲驅使弩箭,不從泛舟樓臺。
治道的山陰仙人終逝,獨自離群隱居于室中。
衡陽無過雁,只留下尺素詩篇傳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楊億寫的,他以集賢劉工部隲知衡州為題,表達了對劉工部隲知衡州的贊美和思念之情。
首先,詩中提到了仁里古湘川,這是指劉工部隲的出生地湖南仁里。頒發詔命嘉賢,表示他被賜予重要的職位和使命,體現了他的才能和德行。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劉工部隲的形象。他的腰懸丈二組,形容他身材高大威嚴;身踏九重天,暗示他的地位崇高。這些描寫展現了劉工部隲的威儀和統治力。
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劉工部隲的思念和對官場生涯的喜悅與憂慮。詩人在山水登臨時思念著劉工部隲,同時宮闈內外又感到喜悅和懼怕歲月的流逝。這種復雜的情感反映了詩人對劉工部隲的深厚感情和對時光流轉的擔憂。
詩中還提到了劉工部隲在官場中的歷經和功績。他在官場郎位中歷經宿泊,衣袂沐爐煙。這些描寫折射出他在政務中的辛勤工作和奉獻精神。
詩人稱贊劉工部隲的事跡被記載成為新的史書,他的賡歌中有雅致的篇章。這體現了劉工部隲的才華和文學造詣。
然而,詩中也透露出劉工部隲的一些缺點。他被貪欲驅使,不從泛舟樓臺,暗示他在權力面前難免受到誘惑和局限。最后,他治道的山陰仙人逝去,獨自離群隱居于室中,這表明他在官場中的努力和追求最終沒有得到完全的回報,選擇了隱居。
詩的最后兩句提到了衡陽無過雁,尺素若為傳。衡陽是劉工部隲知衡州的任職地,雁在中國文化中往往被視為傳遞消息的使者,象征著劉工部隲在衡陽的治理得到了良好的傳承和流傳。
整首詩以贊美劉工部隲為主線,展現了他在政務和文學方面的才華與貢獻,同時也揭示了官場的復雜和劉工部隲個人的矛盾與選擇。詩人通過對劉工部隲的描寫,表達了對他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對時光流逝和人事易逝的憂慮。整體而言,這首詩充滿了對人物和時代的贊美、思考和感慨,展現了作者對于偉大人物的景仰和對人生命運的反思。
“衣袂御鑪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xián liú gōng bù é zhī héng zhōu
集賢劉工部隲知衡州
rén lǐ gǔ xiāng chuān, bān tiáo mìng juàn xián.
仁里古湘川,頒條命雋賢。
yāo chuí zhàng èr zǔ, shēn xià jiǔ zhòng tiān.
腰垂丈二組,身下九重天。
shān shuǐ dēng lín sī, tíng wéi xǐ jù nián.
山水登臨思,庭闈喜懼年。
guān cáo láng wèi sù, yī mèi yù lú yān.
官曹郎位宿,衣袂御鑪煙。
jì shì chéng xīn shǐ, gēng gē yǒu yǎ piān.
記事成新史,賡歌有雅篇。
wèi tān qū nǔ shǐ, bù cóng fàn lóu chuán.
為貪驅弩矢,不從泛樓船。
zhì dào shān yīn zú, lí qún cáng shì xiān.
治道山陰卒,離群藏室仙。
héng yáng wú guò yàn, chǐ sù ruò wéi chuán.
衡陽無過雁,尺素若為傳。
“衣袂御鑪煙”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