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不遇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區區不遇真”全詩
入貢先諸夏,分甘及近臣。
越甌猶借淥,蒙頂敢爭新。
鴻漸茶經在,區區不遇真。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建溪十詠其二北苑焙》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建溪十詠其二北苑焙》是宋代詩人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靈芽呈譽舌,北苑雨前春。
入貢先諸夏,分甘及近臣。
越甌猶借淥,蒙頂敢爭新。
鴻漸茶經在,區區不遇真。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北苑的茶葉制作過程,并抒發了作者對茶葉的贊美和對自身境遇的感慨。詩人通過描寫靈芽、雨水和春天的到來,表達了茶葉的生命力和自然的美好。他提及北苑的茶葉被選為進貢的首選,不僅滿足了國家的需求,也分給了近臣們享用。詩中還提到越甌人借鑒北苑的制茶技術,展示了北苑茶的獨特和引領潮流的地位。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茶葉文化的敬重,以及自己未能真正領悟到茶的真諦的遺憾和惋惜。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北苑茶的制作和價值,展現出作者對茶葉的熱愛和對茶文化的思考。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意象,如靈芽、雨水、春天等,使詩詞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通過描述茶葉被選為進貢的情景,詩人展示了茶葉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被重視的程度。他還在詩中表現出對茶葉制作技術的自豪和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在茶道修行上的不足和追求真諦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茶葉和生活的獨特感悟,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
“區區不遇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n xī shí yǒng qí èr běi yuàn bèi
建溪十詠其二北苑焙
líng yá chéng yù shé, běi yuàn yǔ qián chūn.
靈芽呈譽舌,北苑雨前春。
rù gòng xiān zhū xià, fēn gān jí jìn chén.
入貢先諸夏,分甘及近臣。
yuè ōu yóu jiè lù, méng dǐng gǎn zhēng xīn.
越甌猶借淥,蒙頂敢爭新。
hóng jiàn chá jīng zài, qū qū bù yù zhēn.
鴻漸茶經在,區區不遇真。
“區區不遇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