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好製魚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祇好製魚竿”全詩
何堪栽鳳律,祇好製魚竿。
拂水煙稍潤,含風劍葉攢。
芳蔭聊奉庇,君試仰天看。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柳噪竹》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柳噪竹》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好在碧壇灣,
叢底度歲寒。
何堪栽鳳律,
祇好制魚竿。
拂水煙稍潤,
含風劍葉攢。
芳蔭聊奉庇,
君試仰天看。
詩意:
這首詩以柳樹和竹子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感悟。作者在碧壇灣欣賞到柳樹和竹子的風采,這是在嚴寒的歲月中展現出生機和韌性的景象。作者提到了一些細節,如柳葉拂水時帶來的輕煙、竹葉在風中搖曳的樣子,以及柳樹和竹子提供的芳蔭,這些都是為了君王仰望天空時提供庇護的。
賞析:
《柳噪竹》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文字描繪了柳樹和竹子在自然界中的優美形態。通過對柳樹和竹子的描寫,作者展示了這些植物的堅韌不拔和頑強生命力,它們能夠在嚴寒的冬季依然茁壯成長。在忙碌的生活中,人們可以從柳樹和竹子身上汲取力量與勇氣。
詩中描繪的細節,如柳葉拂水時帶來的輕煙和竹葉在風中搖曳的樣子,增加了詩的情感色彩和生動感。柳樹和竹子為人們提供了芳蔭,給人以舒適和庇護,這種情景也讓人聯想到君王仰望天空時的景象,給人一種寧靜和安撫的感覺。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贊美和感悟,展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頑強和堅持的品質。它提醒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要保持堅韌和積極的心態,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界的敬畏和臣服之情。
“祇好製魚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ǔ zào zhú
柳噪竹
hǎo zài bì tán wān, cóng dǐ dù suì hán.
好在碧壇灣,叢底度歲寒。
hé kān zāi fèng lǜ, qí hǎo zhì yú gān.
何堪栽鳳律,祇好製魚竿。
fú shuǐ yān shāo rùn, hán fēng jiàn yè zǎn.
拂水煙稍潤,含風劍葉攢。
fāng yīn liáo fèng bì, jūn shì yǎng tiān kàn.
芳蔭聊奉庇,君試仰天看。
“祇好製魚竿”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