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賢路通江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容賢路通江海”全詩
萬里聲名開學校,四方根本勸農桑。
從容賢路通江海,慷慨公心貫雪霜。
謙讓黑轅歸太早,空令終古愛余芳。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上杜相三首》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杜相三首》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贊頌了杜相(指杜默)的忠誠和才干,以及他對教育和農桑事業的貢獻。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助昌代得忠良,
坐以材謀鎮廟堂。
萬里聲名開學校,
四方根本勸農桑。
從容賢路通江海,
慷慨公心貫雪霜。
謙讓黑轅歸太早,
空令終古愛余芳。
詩意:
這首詩詞以贊頌杜默的忠誠和才干為主題。杜默被認為是忠誠的良臣,他坐在朝廷中,以聰明才智輔助君主治理國家。他的聲名揚起,開創了許多學校,使得學問的聲譽遍及萬里。他也致力于促進農業和農民的生活,成為四方百姓勸導農桑的根本。他從容自若地通達著賢路,貫通江海,他的公心慷慨如雪霜一般純潔。然而,他過早地謙讓辭官,回歸黑轅山,使得后世空留對他的懷念。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杜默的贊頌,展現了曾鞏對他的敬佩之情。曾鞏贊頌杜默的忠誠和才干,認為他的杰出貢獻使得國家得以安定和繁榮。詩中提到杜默開設學校,強調了他對教育的重視,認為教育是國家繁榮的基礎。同時,他也關注農桑事業,認為農業是國家的根本,而杜默的勸導在四方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詩中表達了對杜默從容賢路、公心慷慨的贊美,將他比喻為純潔如雪霜的人物。然而,詩的結尾表達了曾鞏對杜默辭官回歸的遺憾之情,認為他的離去過早,令人感到惋惜。整首詩詞旨在贊頌杜默的忠誠和杰出才華,同時也反映了曾鞏對杜默的敬佩和遺憾之情。
“從容賢路通江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dù xiāng sān shǒu
上杜相三首
tiān fú chāng dài dé zhōng liáng, zuò yǐ cái móu zhèn miào táng.
天扶昌代得忠良,坐以材謀鎮廟堂。
wàn lǐ shēng míng kāi xué xiào, sì fāng gēn běn quàn nóng sāng.
萬里聲名開學校,四方根本勸農桑。
cóng róng xián lù tōng jiāng hǎi, kāng kǎi gōng xīn guàn xuě shuāng.
從容賢路通江海,慷慨公心貫雪霜。
qiān ràng hēi yuán guī tài zǎo, kōng lìng zhōng gǔ ài yú fāng.
謙讓黑轅歸太早,空令終古愛余芳。
“從容賢路通江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