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戴唐虞旦暮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翊戴唐虞旦暮中”全詩
憶歸慷慨無私計,抗疏頻煩有古風。
世路一人知進退,士林當日計窮通。
壽觴須祝年年喜,舊德華夷望更隆。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上杜相三首》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杜相三首》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翊戴唐虞旦暮中,
忽將符節撫山東。
憶歸慷慨無私計,
抗疏頻煩有古風。
世路一人知進退,
士林當日計窮通。
壽觴須祝年年喜,
舊德華夷望更隆。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杜相(即杜默)的贊美和敬意。杜默是宋代宰相,他一直忠于國家,用心為民,曾經撫慰過山東地區的民眾。作者回憶起杜相的忠誠和慷慨的行為,他在政務上頻繁地上書奏疏,繼承了古代風風火火的作風。詩中也表達了杜相在世間道路上獨自明白進退之道,而當時的士林仍然記得他的聰明才智。最后,作者祝愿杜相壽比南山,每年歡樂,同時希望他的舊德被華夷(即國內外)所景仰,聲望更加顯赫。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杜相的敬佩之情。詩中通過對杜相的描述,展現了他的忠誠、才智和慷慨,以及他對民眾的關懷。作者以贊美的口吻,將杜相塑造成一個有著古代賢臣風范的形象。詩中的"翊戴唐虞"一句,意味著杜相忠于尊卑有序的政治道德,而"憶歸慷慨無私計"表達了他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奉獻的精神。詩中的"抗疏頻煩有古風"形象地描繪了杜相頻繁上書的情形,顯示了他勇于直言的作風。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杜相的祝福,希望他長壽幸福,并且舊德能夠廣受贊譽。整首詩詞以簡練而凝練的語言,深情地贊美了杜相的品德和貢獻,展示了作者對他的崇敬之情。
“翊戴唐虞旦暮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dù xiāng sān shǒu
上杜相三首
yì dài táng yú dàn mù zhōng, hū jiāng fú jié fǔ shān dōng.
翊戴唐虞旦暮中,忽將符節撫山東。
yì guī kāng kǎi wú sī jì, kàng shū pín fán yǒu gǔ fēng.
憶歸慷慨無私計,抗疏頻煩有古風。
shì lù yī rén zhī jìn tuì, shì lín dāng rì jì qióng tōng.
世路一人知進退,士林當日計窮通。
shòu shāng xū zhù nián nián xǐ, jiù dé huá yí wàng gèng lóng.
壽觴須祝年年喜,舊德華夷望更隆。
“翊戴唐虞旦暮中”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