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宗殘經自可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獨宗殘經自可憐”全詩
朱門如市方招客,獨宗殘經自可憐。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少年》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少年》是宋代文學家曾鞏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少年
不再談論心與年少,
世間的情感虛偽已久遠。
紅樓似市場招待客人,
唯有孤獨信仰殘存可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人們世俗情感和虛偽行為的反思與疑惑。詩中的“心與年少”指的是真摯的感情和純真的年少時光,作者認為這些美好的東西已經不再被人們所重視和討論。
作者進一步指出,世間情感的虛偽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人們在社交和人際關系中經常掩飾真實的情感,表面上虛有其表。這種情況使得人們對于真實的情感和真誠的交流感到茫然和困惑。
接下來,詩中出現了“紅樓似市場招待客人”的比喻。紅樓是富貴人家的宴會場所,猶如繁忙的市場,招待著來賓和客人。這里象征著人們繁忙而忙碌的生活,不斷地應酬和社交。然而,作者認為在這種繁忙的場合中,真實的情感和交流卻很難實現。
最后兩句“唯有孤獨信仰殘存可憐”,表達了作者對于孤獨和信仰的思考。在這虛偽的世界中,作者認為只有對于真實的信仰和對內心的堅持,才能保留一份真實和可憐的存在。
整首詩詞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批判與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于真實情感和真誠交流的渴望,以及對于虛偽和浮華的反感。詩意深邃,給人以思考和警示,展現了宋代文人對人心和社會的關注。
“獨宗殘經自可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o nián
少年
bù fù lùn xīn yǔ shào nián, shì jiān qíng wěi jiǔ máng rán.
不復論心與少年,世間情偽久茫然。
zhū mén rú shì fāng zhāo kè, dú zōng cán jīng zì kě lián.
朱門如市方招客,獨宗殘經自可憐。
“獨宗殘經自可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