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歌寄奠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哀歌寄奠觴”全詩
輤車俄就路,瑞節始還鄉。
象物陳虛寢,哀歌寄奠觴。
惟應九原上,松檜日蒼蒼。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胡太傅挽詞二首》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胡太傅挽詞二首》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以及對其詩意和賞析的解析:
遠略參基命,雄文入典章。
輤車俄就路,瑞節始還鄉。
象物陳虛寢,哀歌寄奠觴。
惟應九原上,松檜日蒼蒼。
譯文:
遠遠地追溯參考古代圣賢的命運,雄文被列入經典章節。
御轎突然上路,吉祥的節日開始回歸鄉里。
陳設著象征事物的空寢床,哀歌寄托于祭祀酒器。
只有在九原之上,松樹和柏樹日漸蒼蒼。
詩意:
這首詩詞是曾鞏寫給胡太傅挽聯的二首詞。胡太傅是宋代宰相胡宿的尊號,因其去世而悼念。詩詞以表達對胡太傅的追思和哀悼之情為主題,同時也融入了對歷史文化的思考和對自然景物的描繪。
賞析:
第一句表達了對胡太傅的崇敬之情,追溯到古代圣賢的命運,認為其雄文已經被列入經典之中,成為后人學習的典范。第二句描述了胡太傅的靈柩輤車上路,吉祥的節日開始回歸鄉里,暗示著胡太傅的歸宿和安息。第三句通過象征性的陳設,描繪了胡太傅已經離世的場景,同時以哀歌寄托對其的祭祀之情。最后一句以自然景物松樹和柏樹的蒼蒼形容胡太傅的精神永恒,意味著他的影響力將長久流傳。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胡太傅的敬仰和哀悼之情,同時通過對象征事物和自然景物的描繪,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深度。這首詩詞展示了曾鞏的文學才華,同時也體現了宋代文人對先賢的敬仰和追思之情。
“哀歌寄奠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tài fù wǎn cí èr shǒu
胡太傅挽詞二首
yuǎn lüè cān jī mìng, xióng wén rù diǎn zhāng.
遠略參基命,雄文入典章。
qiàn chē é jiù lù, ruì jié shǐ huán xiāng.
輤車俄就路,瑞節始還鄉。
xiàng wù chén xū qǐn, āi gē jì diàn shāng.
象物陳虛寢,哀歌寄奠觴。
wéi yīng jiǔ yuán shàng, sōng guì rì cāng cāng.
惟應九原上,松檜日蒼蒼。
“哀歌寄奠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