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悵不能留自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惆悵不能留自助”全詩
公退種花常滿縣,政成馴雉不驚人。
指麾細柳通河外,歌詠甘棠付漢濱。
惆悵不能留自助,謾將樽酒駐車輪。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送高秘丞》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高秘丞》是宋代詩人曾鞏的作品。這首詩詞寫的是送別高秘丞的場景,表達了對他的贊美和祝福,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內心的無奈和憂愁。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簿書壅處精神健,負俗澆時質性淳。
公退種花常滿縣,政成馴雉不驚人。
指麾細柳通河外,歌詠甘棠付漢濱。
惆悵不能留自助,謾將樽酒駐車輪。
詩詞的意境主要表現了兩個方面:一是對高秘丞的贊美,二是對時光流轉和自身無法留住美好的愁思。
首先,詩人稱贊高秘丞的精神健朗,能夠在繁忙的官場中保持清雅的品性。他不受俗世之累,仍然保持著純真和正直的品性。
其次,詩人通過描繪公務退去后,高秘丞卻仍然忙于種花的情景,表達了他在世俗之外追求自我興趣和修養的品質。高秘丞的種花之地常常是花開滿縣,政務完成后馴養的雉鳥也不為喧囂所驚擾。這種景象反映了高秘丞超脫塵世的心境和對寧靜自在生活的追求。
詩中還描繪了高秘丞指揮細柳樹通向河外,歌詠著甘棠花樹陪伴在漢濱旁。這些景象展示了高秘丞在退隱之后追求自然和藝術的心境,他能夠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音樂的愉悅。
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惆悵和無奈之情。他感嘆自己不能留住美好的時光和自身的助益,只能空談將樽酒停留在車輪之間,意味著無法阻止時光的流逝和自身的無能為力。
整首詩詞以對高秘丞的贊美和祝福為主題,通過描繪高秘丞超脫塵世的品性和對自然藝術的向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無奈和憂愁。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示了人生的無常和時光的流轉,給人一種淡然超脫的意境,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追求和內心的矛盾。
“惆悵不能留自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āo mì chéng
送高秘丞
bù shū yōng chù jīng shén jiàn, fù sú jiāo shí zhì xìng chún.
簿書壅處精神健,負俗澆時質性淳。
gōng tuì zhòng huā cháng mǎn xiàn, zhèng chéng xún zhì bù jīng rén.
公退種花常滿縣,政成馴雉不驚人。
zhǐ huī xì liǔ tōng hé wài, gē yǒng gān táng fù hàn bīn.
指麾細柳通河外,歌詠甘棠付漢濱。
chóu chàng bù néng liú zì zhù, mán jiāng zūn jiǔ zhù chē lún.
惆悵不能留自助,謾將樽酒駐車輪。
“惆悵不能留自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