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茅改筑君初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誅茅改筑君初有”全詩
食糲衣穿雖擾擾,構虛基險自峨峨。
誅茅改筑君初有,系馬長吟我暫過。
但覺滿山金碧澗,不知誰到為煙蘿。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贈護仁監院》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護仁監院》是宋代文學家曾鞏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貧舉世今為甚,
僧事新年始更多。
食糲衣穿雖擾擾,
構虛基險自峨峨。
誅茅改筑君初有,
系馬長吟我暫過。
但覺滿山金碧澗,
不知誰到為煙蘿。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貧窮的世界和僧侶們在新年里面臨的困境。詩人觀察到人們的貧困現狀日益嚴重,而僧侶們的事務卻越來越多。他們雖然吃粗食穿破衣,生活困頓,但仍然勤勉地從事佛事,修筑高聳的寺廟。詩人自己作為過路人,駐足馬頭長吟,感嘆時光的短暫。他看到滿山上金碧輝煌的山澗,但不知道有誰會為這里的云霧和藤蔓而到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社會貧困和僧侶境遇的關注。詩中的對比描繪了人們的困苦與僧侶們的勤勉,展現了他們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堅韌和奉獻的精神。通過描寫滿山的金碧山澗和飄渺的云霧,詩人暗示了自然界的美麗和神秘,與人們的憂愁形成鮮明的對比。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同時展現了他對自然之美的感悟,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誅茅改筑君初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hù rén jiān yuàn
贈護仁監院
rén pín jǔ shì jīn wéi shèn, sēng shì xīn nián shǐ gèng duō.
人貧舉世今為甚,僧事新年始更多。
shí lì yī chuān suī rǎo rǎo, gòu xū jī xiǎn zì é é.
食糲衣穿雖擾擾,構虛基險自峨峨。
zhū máo gǎi zhù jūn chū yǒu, xì mǎ cháng yín wǒ zàn guò.
誅茅改筑君初有,系馬長吟我暫過。
dàn jué mǎn shān jīn bì jiàn, bù zhī shuí dào wèi yān luó.
但覺滿山金碧澗,不知誰到為煙蘿。
“誅茅改筑君初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