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陽豈是遲留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陵陽豈是遲留地”全詩
南州鼓舞歸慈惠,東觀壺觴惜別離。
遠岫煙云供醉眼,雙溪魚鳥付新詩。
陵陽豈是遲留地,趣駕追鋒自有期。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池上即席送況之赴宣城》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池上即席送況之赴宣城》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在池塘邊即興作詩送別朋友的情景。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池塘上的紅色更加深沉,綠色卻更加淺薄,時光在這里悠然流轉。春風吹拂著水面,波紋無邊延伸。歸途中,況收到了南州的鼓舞和慈惠,壺觴在東觀中珍重別離的時刻。遠處的山巒籠罩在煙云之中,給人一種醉人的視覺享受,而雙溪中的魚兒和鳥兒也為這首新詩增添了一抹生動的色彩。然而,陵陽并不是一個逗留的好地方,我渴望駕車追逐激情,自然會有相聚的時刻。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池塘的景色、春風的蕩漾、山巒和雙溪的生動畫面,展示了作者的詩意和情感。詩中紅深綠淺的描繪,以及春風的蕩漾,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機和活力。南州的鼓舞和慈惠,東觀壺觴的別離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朋友的思念和珍重。遠處的山巒和雙溪中的魚鳥,給人一種寧靜美好的感覺,與城市喧囂形成鮮明對比。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對于離別的不舍和對未來相聚的期待。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和生動畫面為基礎,通過對色彩、風景和情感的描繪,展示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對友誼的珍視。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和活力,同時也能體會到離別的憂傷和對未來的期待。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將自然景色與人情感相融合,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陵陽豈是遲留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í shàng jí xí sòng kuàng zhī fù xuān chéng
池上即席送況之赴宣城
chí shàng hóng shēn lǜ qiǎn shí, chūn fēng dàng yàng yǒng wēi yí.
池上紅深綠淺時,春風蕩漾永逶迤。
nán zhōu gǔ wǔ guī cí huì, dōng guān hú shāng xī bié lí.
南州鼓舞歸慈惠,東觀壺觴惜別離。
yuǎn xiù yān yún gōng zuì yǎn, shuāng xī yú niǎo fù xīn shī.
遠岫煙云供醉眼,雙溪魚鳥付新詩。
líng yáng qǐ shì chí liú dì, qù jià zhuī fēng zì yǒu qī.
陵陽豈是遲留地,趣駕追鋒自有期。
“陵陽豈是遲留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