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炎涼逐世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向炎涼逐世情”全詩
能臨緩急敦風誼,不向炎涼逐世情。
北岳云煙思抗志,東門冠蓋羨遺榮。
可憐昨日壺觴地,嗚咽唯聞薤露聲。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刁晾純挽歌詞二章》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刁晾純挽歌詞二章》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刁晾純挽歌詞二章》
八十登高步更輕,
殷勤愛客是平生。
能臨緩急敦風誼,
不向炎涼逐世情。
北岳云煙思抗志,
東門冠蓋羨遺榮。
可憐昨日壺觴地,
嗚咽唯聞薤露聲。
譯文:
登上八十高齡,步履更加輕盈,
對待客人始終充滿熱情,這是我一生的追求。
能夠在順境和逆境中保持真誠友誼,
不隨世俗之風向炎熱或寒冷追隨。
北岳的云煙使我思考如何抗爭,保持志向,
東門的華麗冠蓋讓我羨慕那些留下榮耀的人。
可憐昨日享受的宴飲之地,
現在只能聽到薤露的聲音,令人悲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曾鞏對自己八十高齡的豁達和淡泊態度,以及他對待友誼的真摯和熱情。他強調了與人為善、堅持正義的重要性,而不受時世的影響。曾鞏通過北岳和東門的比喻,表達了對那些有志向、有成就的人的欽佩之情。最后兩句表達了對過去歡樂時光的懷念,現在只能聽到凋零的薤露聲,意味著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有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晚年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他以平和的態度面對歲月的流轉,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真誠友誼的重要性,而不受外界環境的左右。通過對北岳和東門的描繪,他表達了對有志向和有成就的人的敬佩之情。最后兩句以寥寥數語勾勒出歲月的變遷和人生的短暫,給人以深思和感慨。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晚年的心境和對人生的獨特見解,以及對真誠友誼和有志向的人的贊美。它代表了宋代文學的風格,追求簡潔明了的表達,以及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不向炎涼逐世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āo liàng chún wǎn gē cí èr zhāng
刁晾純挽歌詞二章
bā shí dēng gāo bù gèng qīng, yīn qín ài kè shì píng shēng.
八十登高步更輕,殷勤愛客是平生。
néng lín huǎn jí dūn fēng yì, bù xiàng yán liáng zhú shì qíng.
能臨緩急敦風誼,不向炎涼逐世情。
běi yuè yún yān sī kàng zhì, dōng mén guān gài xiàn yí róng.
北岳云煙思抗志,東門冠蓋羨遺榮。
kě lián zuó rì hú shāng dì, wū yè wéi wén xiè lù shēng.
可憐昨日壺觴地,嗚咽唯聞薤露聲。
“不向炎涼逐世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