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山花夾亂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草山花夾亂流”全詩
即應要地無人見,可忍開時不出游。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奉和滁州九詠九首·歸云洞》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人曾鞏所作,題為《奉和滁州九詠九首·歸云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野草山花夾亂流,
橋邊旌旆影悠悠。
即應要地無人見,
可忍開時不出游。
中文譯文:
荒野的草叢和山間的花朵隨著亂流紛紛夾雜,
橋邊的旌旗和旗幟影影綽綽地飄揚。
盡管如此美景應該有人欣賞,
但我可以忍受著花開的時刻不外出游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野景色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喜愛以及對獨處的向往。詩中的歸云洞是滁州的一處名勝景點,曾鞏以其為題材,通過描繪荒野的草叢、山間的花朵以及橋邊的旌旗,展現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壯麗。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野草和山花在亂流中夾雜的情景,給人一種自然的繁茂和生機的感覺。第三句表達了這樣美景應該有人來欣賞的觀點,然而卻沒有人在此欣賞,可能是因為偏僻的地理位置或其他原因。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雖然欣賞到了美景,但愿意忍受不出游的寂寞,享受獨自欣賞的樂趣。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自我情感的表達,展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獨立和超脫情懷。這首詩詞在表達對自然的熱愛和追求自由的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閑適自在的生活態度的向往。
“野草山花夾亂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chú zhōu jiǔ yǒng jiǔ shǒu guī yún dòng
奉和滁州九詠九首·歸云洞
yě cǎo shān huā jiā luàn liú, qiáo biān jīng pèi yǐng yōu yōu.
野草山花夾亂流,橋邊旌旆影悠悠。
jí yīng yào dì wú rén jiàn, kě rěn kāi shí bù chū yóu.
即應要地無人見,可忍開時不出游。
“野草山花夾亂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