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夐出道安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夐出道安林”全詩
丹樓倚碧殿,夐出道安林。
習池抱鄰曲,虛窗漱清音。
竹靜幽鳥語,果熟孤猿吟。
故多物外趣,足慰倦客心。
但恨紲塵羈,無繇數追尋。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谷隱寺》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谷隱寺》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曾鞏。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谷隱寺》
峴南眾峰外,
窅然空谷深。
丹樓倚碧殿,
夐出道安林。
習池抱鄰曲,
虛窗漱清音。
竹靜幽鳥語,
果熟孤猿吟。
故多物外趣,
足慰倦客心。
但恨紲塵羈,
無繇數追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谷隱寺的景象和作者在其中的感受。詩人置身于峴南山脈之外的一片幽靜山谷中,感受到谷深的寧靜。他描述了丹樓依靠在碧殿旁邊,道安林從中央顯現出來。習池環抱著曲徑,虛窗間流淌出清脆的音樂。竹林靜謐,幽靜的鳥兒在其中鳴叫,孤猿吟唱著當果實成熟的時候。這些景色和聲音都讓疲倦的客人心靈得到慰藉。然而,詩人仍然感到遺憾,因為他被束縛在塵俗的世界中,無法自由地追求他內心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精確的語言描繪了谷隱寺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展現了宋代山水詩的特點。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丹樓、碧殿、習池、竹林等)和自然聲音(清音、鳥語、孤猿吟)來表達對清凈寧靜的追求和對自由的向往。他將這些景物與疲倦的客人的心靈狀態相結合,表達了對這些景物和聲音的贊美和感激之情。然而,詩人也不忘表達自己的遺憾和無奈,他意識到自己被塵世所困,無法擺脫束縛,無法自由地追尋內心的追求。
整體上,《谷隱寺》展示了對自然美和內心追求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塵世的厭倦和追求自由的渴望。這首詩在表達情感和描繪景物時都非常精練,給人以清新、寧靜的感覺,展示了曾鞏獨特的藝術風格。
“夐出道安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yǐn sì
谷隱寺
xiàn nán zhòng fēng wài, yǎo rán kōng gǔ shēn.
峴南眾峰外,窅然空谷深。
dān lóu yǐ bì diàn, xiòng chū dào ān lín.
丹樓倚碧殿,夐出道安林。
xí chí bào lín qū, xū chuāng shù qīng yīn.
習池抱鄰曲,虛窗漱清音。
zhú jìng yōu niǎo yǔ, guǒ shú gū yuán yín.
竹靜幽鳥語,果熟孤猿吟。
gù duō wù wài qù, zú wèi juàn kè xīn.
故多物外趣,足慰倦客心。
dàn hèn xiè chén jī, wú yáo shù zhuī xún.
但恨紲塵羈,無繇數追尋。
“夐出道安林”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