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筑丘墳達更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筑丘墳達更深”全詩
清節蕭條妻子計,白頭敦篤弟兄心。
能拋印綬高應少,自筑丘墳達更深。
我與往來無力薦,褒傳唯有北窗吟。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李供奉》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李供奉》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身得祿從孤客,
千里還喪獲舊林。
清節蕭條妻子計,
白頭敦篤弟兄心。
能拋印綬高應少,
自筑丘墳達更深。
我與往來無力薦,
褒傳唯有北窗吟。
詩意:
這首詩以李供奉為主題,描述了他一身才學得到賞識,但仍然是一個孤獨客居的官員。他曾經離開故鄉千里之遙,返回時卻發現故鄉的舊林已經荒廢。詩中表達了李供奉保持清廉的品德,盡管他的生活清苦,但他的妻子仍然能以節儉的方式管理家務,白發之年他與親人的關系更加深厚。雖然他有能力放棄官職和功名,但他更加注重修身養性,不追求權勢。他自己修建墓地以安葬,這顯示出他對傳統價值觀的尊重和對世俗榮華的超脫。最后兩句表達了他在朋友圈子中的無力推薦,只能通過北窗默默吟詠的方式傳揚自己的才華。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李供奉的生活境況和內心世界,展現了宋代士人的風貌和價值觀。詩中呈現的李供奉是一個守正不阿、以德行為重、追求內心自由的人物形象。他不被功名所迷惑,保持了清廉的節操,并在清貧的環境中保持了家庭的和睦和深厚的兄弟情誼。他追求的不是權勢和世俗榮華,而是修身養性,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超脫。最后兩句表明他在人際關系中的無奈和孤獨,但他并不因此消沉,而是通過北窗吟詠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才華。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深意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真實而具有代表性的宋代士人形象,展現了他們在塵世中的堅守和追求。詩中融入了儒家的價值觀念,強調了清廉、節儉、家庭和親情的重要性,同時表現出對世俗功名的冷淡態度。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清新,給讀者帶來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自筑丘墳達更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gòng fèng
李供奉
yī shēn dé lù cóng gū kè, qiān lǐ hái sàng huò jiù lín.
一身得祿從孤客,千里還喪獲舊林。
qīng jié xiāo tiáo qī zǐ jì, bái tóu dūn dǔ dì xiōng xīn.
清節蕭條妻子計,白頭敦篤弟兄心。
néng pāo yìn shòu gāo yīng shǎo, zì zhù qiū fén dá gēng shēn.
能拋印綬高應少,自筑丘墳達更深。
wǒ yǔ wǎng lái wú lì jiàn, bāo chuán wéi yǒu běi chuāng yín.
我與往來無力薦,褒傳唯有北窗吟。
“自筑丘墳達更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