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壓江吳出醉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鎮壓江吳出醉醒”全詩
將幕鼓旗驚白晝,諫垣冠劍動青冥。
指撝甌越歸談笑,鎮壓江吳出醉醒。
金鼎鹽梅須大用,九霄應已夢儀刑。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送沈諫議》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沈諫議》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南經濟得時英,
方底除書下漢庭。
將幕鼓旗驚白晝,
諫垣冠劍動青冥。
指撝甌越歸談笑,
鎮壓江吳出醉醒。
金鼎鹽梅須大用,
九霄應已夢儀刑。
詩意:
這首詩詞是送別沈諫議的作品,沈諫議是受到東南地區經濟繁榮時期的贊賞的人物。他在高位上除去了腐敗的官員,使朝廷得到清明的治理。這使得朝廷官場煥然一新,鼓樂聲驚擾了白晝,諫垣上的冠服和劍器都在動蕩中閃爍。詩中提到沈諫議歸來后,與友人談笑自如,好像鎮壓了江南和吳地的醉酒狂歡。作者認為沈諫議就像金鼎和鹽梅一樣重要,應該受到重用,而他的功績應該觸動了上天,使他得到夢中的賞識和榮耀。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送別沈諫議的方式,表達了對他的贊美和祝福。詩人以生動的形象描繪了沈諫議的才干和威望,他在東南地區的施政使得朝廷煥然一新。詩中使用了鼓旗、諫垣、劍動等象征性的意象,突出了沈諫議的崇高地位和影響力。詩人還通過對沈諫議歸來后與友人歡聚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他的才智和勝任能力。最后,詩人以金鼎和鹽梅的比喻,表達了對沈諫議的期望和贊許,并認為他的功績應該得到上天的認可和回報。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形象生動的描繪,表達了對沈諫議的崇敬和贊美,展示了他在東南地區的政績和影響力,以及對他未來發展的期望。同時,詩人也通過對諫議歸來后歡聚的描寫,展示了友情和歡樂的場景,使整首詩詞更具情感和生活氣息。
“鎮壓江吳出醉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hěn jiàn yì
送沈諫議
dōng nán jīng jì de shí yīng, fāng dǐ chú shū xià hàn tíng.
東南經濟得時英,方底除書下漢庭。
jiāng mù gǔ qí jīng bái zhòu, jiàn yuán guān jiàn dòng qīng míng.
將幕鼓旗驚白晝,諫垣冠劍動青冥。
zhǐ huī ōu yuè guī tán xiào, zhèn yā jiāng wú chū zuì xǐng.
指撝甌越歸談笑,鎮壓江吳出醉醒。
jīn dǐng yán méi xū dà yòng, jiǔ xiāo yīng yǐ mèng yí xíng.
金鼎鹽梅須大用,九霄應已夢儀刑。
“鎮壓江吳出醉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