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無留滯向天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無留滯向天涯”全詩
江漢置身貧作客,溪山合眼夢還家。
夏憂忽忽丹心破,萬事悠悠兩鬢華。
誰與健帆先度鳥,更無留滯向天涯。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遺興》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遺興》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青燈斗鼠窺寒硯,
落月啼烏送迥笳。
江漢置身貧作客,
溪山合眼夢還家。
夏憂忽忽丹心破,
萬事悠悠兩鬢華。
誰與健帆先度鳥,
更無留滯向天涯。
中文譯文:
在寒冷的桌案旁,青燈下斗鼠嬉戲,
在月落的時候,啼叫的烏鴉送來遠方的笳聲。
置身江漢之間,貧窮地做客,
溪山如合眼,夢中回到家鄉。
夏天的憂愁突然而至,破碎了紅顏與熱情,
萬事如此悠悠,兩鬢已經蒼華。
誰能與我一起揚帆,先行離開,像鳥兒一樣,
再也沒有停留,向著天涯遠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系列意象和情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思緒和情感體驗。
第一句"青燈斗鼠窺寒硯"暗示了詩人孤獨的身影,他獨自一人在寒冷的夜晚,透過青燈的昏暗光線,與鼠類共同度過時光。這種景象暗喻了詩人的貧窮和清貧生活。
第二句"落月啼烏送迥笳"描繪了月亮的落下和烏鴉的哀鳴,這里的笳聲象征著遠方的音樂,給詩人帶來一種思鄉之情。
第三句"江漢置身貧作客"表達了詩人在江漢地區的流浪困苦生活,他身處貧窮之中,像一個陌生的客人一樣。
第四句"溪山合眼夢還家"描繪了詩人在夢中回到故鄉的情景,溪山在夢中合二為一,帶給他一種回家的夢幻感受。
第五句"夏憂忽忽丹心破"表達了詩人在夏天感受到的憂愁,這種憂愁讓他內心的熱情逐漸破滅。
第六句"萬事悠悠兩鬢華"表達了詩人對于萬事的淡然態度,他覺得萬事如同長河般悠長,而自己的青春已經逝去。
最后兩句"誰與健帆先度鳥,更無留滯向天涯"表達了詩人渴望遠離塵世,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揚帆遠航,不再停留,向著未知的天涯出發。
整首詩詞以寥寥數語勾勒出詩人的內心世界,傳達了他對貧困、孤獨和遠方的思考和渴望。在詩人的筆下,詩詞展現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意境,表達了對人生命境遇的思考和對自由追求的向往。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對比,使詩詞更富有感情和藝術美感。
“更無留滯向天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 xìng
遺興
qīng dēng dòu shǔ kuī hán yàn, luò yuè tí wū sòng jiǒng jiā.
青燈斗鼠窺寒硯,落月啼烏送迥笳。
jiāng hàn zhì shēn pín zuò kè, xī shān hé yǎn mèng huán jiā.
江漢置身貧作客,溪山合眼夢還家。
xià yōu hū hū dān xīn pò, wàn shì yōu yōu liǎng bìn huá.
夏憂忽忽丹心破,萬事悠悠兩鬢華。
shuí yǔ jiàn fān xiān dù niǎo, gèng wú liú zhì xiàng tiān yá.
誰與健帆先度鳥,更無留滯向天涯。
“更無留滯向天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平韻) 上平九佳 (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