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扉似炊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窗扉似炊蒸”全詩
赫日已照灼,赤云助軒騰。
積水殆將沸,清風豈能興。
草木恐焚燎,窗扉似炊蒸。
冰雪氣已奪,蚊蠅勢相矜。
發狂憂不免,暑飲詎復勝。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苦熱》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苦熱》
作者:曾鞏(宋代)
憶初中伏時,怫郁炎氣升。
赫日已照灼,赤云助軒騰。
積水殆將沸,清風豈能興。
草木恐焚燎,窗扉似炊蒸。
冰雪氣已奪,蚊蠅勢相矜。
發狂憂不免,暑飲詎復勝。
中文譯文:
憶起年少時的盛夏,氣溫驟升,炎熱的氣息彌漫。
熾烈的陽光已經曬得火辣辣,紅色的云彩助長了炎熱的氛圍。
積水幾乎要沸騰,清風也無法帶來涼爽。
草木都擔心被烈火燒焦,窗戶和門仿佛蒸鍋一般。
冰雪的清涼氣息已經消失,蚊蠅們卻猖獗不已。
人們發瘋般地憂慮難以避免,飲下的涼水又何嘗勝過炎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酷熱的夏季,表達了作者對炎熱天氣的苦悶和煩躁之情。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意象,通過描述酷熱天氣的各種現象來表達作者內心的感受。
在第一句中,作者回憶起自己年少時的夏天,氣溫驟升,炎熱的氣息逐漸彌漫。接著,作者描述了熾烈的陽光曬得人們感到火辣辣,紅色云彩助長了炎熱的氛圍。這些描繪讓讀者感受到了令人窒息的高溫環境。
接下來的幾句詩中,作者描繪了一系列與炎熱相關的景象。積水幾乎要沸騰,清風無法帶來涼爽,草木擔心被烈火燒焦,窗戶和門仿佛蒸鍋一般。這些形象生動地展現了酷熱天氣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以及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到的不適和焦躁。
最后兩句詩中,作者表達了人們在炎熱天氣中的困擾和無奈。冰雪的清涼氣息已經消失,蚊蠅們卻猖獗不已。人們發瘋般地憂慮難以避免,飲下的涼水也無法勝過炎熱的苦悶。這些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酷熱天氣的無奈和無法擺脫的困境。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炎熱夏季的景象,通過對環境的描寫來展現作者內心的感受,傳達了作者對酷熱天氣的痛苦和不滿。這首詩以寫景抒懷的方式,生動地表現了人們在酷熱夏季中的苦悶和無奈,展示了作者對于環境的敏感和情感的表達。整體氛圍炎熱壓抑,給讀者帶來燥熱的感覺,同時也引發人們對于酷熱天氣的共鳴和思考。
“窗扉似炊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ǔ rè
苦熱
yì chū zhōng fú shí, fú yù yán qì shēng.
憶初中伏時,怫郁炎氣升。
hè rì yǐ zhào zhuó, chì yún zhù xuān téng.
赫日已照灼,赤云助軒騰。
jī shuǐ dài jiāng fèi, qīng fēng qǐ néng xìng.
積水殆將沸,清風豈能興。
cǎo mù kǒng fén liáo, chuāng fēi shì chuī zhēng.
草木恐焚燎,窗扉似炊蒸。
bīng xuě qì yǐ duó, wén yíng shì xiāng jīn.
冰雪氣已奪,蚊蠅勢相矜。
fā kuáng yōu bù miǎn, shǔ yǐn jù fù shèng.
發狂憂不免,暑飲詎復勝。
“窗扉似炊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