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衰華發滿緇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衰華發滿緇衣”全詩
已映渚花紅四出,更涵沙柳翠相圍。
不欺毫發公雖有,太盡妍媸道恐非。
自笑病容隨步見,未衰華發滿緇衣。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照影亭》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照影亭》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照影亭,朝代:宋代,作者:曾鞏
河流索檻色輝輝,
無數幽禽入鏡飛。
已映渚花紅四出,
更涵沙柳翠相圍。
不欺毫發公雖有,
太盡妍媸道恐非。
自笑病容隨步見,
未衰華發滿緇衣。
詩詞的中文譯文:
河水流過欄桿,波光粼粼,
無數幽禽飛入鏡中。
倒映著岸邊紅色的花朵,
水面上還倒影著綠柳相互環繞。
雖然沒有違背公正之人的儀表,
但過于追求美好可能不符合道義。
我自嘲身體雖有疾病,但步履間仍可見到容顏,
盡管我的頭發已滿布滿灰塵。
詩意和賞析:
《照影亭》描繪了一座亭子,亭子建在河邊,河水清澈明亮,波光閃爍。詩中描述了亭子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河水成為一面鏡子,映照出來的景象美不勝收。亭子周圍飛舞著許多幽禽,在水面上翩翩起舞,增添了一片生機和活躍的氛圍。亭子的倒影還映射出岸邊盛開的紅花和綠柳,景色美麗宜人。
詩人在最后兩句表達了一種自嘲和自省的心情。他說自己雖然沒有違背公正之人的儀表,但是過于追求美好可能會偏離道義。他笑著說自己的病容雖然隨著步履展現出來,但是他的華發依然充滿了灰塵,暗示著歲月的流轉和自己的衰老。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以倒影為線索,通過描繪河水、幽禽和景物的美麗,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融入了對自身狀況的自嘲和對人生的矛盾體驗,展示了曾鞏獨特的情感和思考方式。
“未衰華發滿緇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ào yǐng tíng
照影亭
hé liú suǒ kǎn sè huī huī, wú shù yōu qín rù jìng fēi.
河流索檻色輝輝,無數幽禽入鏡飛。
yǐ yìng zhǔ huā hóng sì chū, gèng hán shā liǔ cuì xiāng wéi.
已映渚花紅四出,更涵沙柳翠相圍。
bù qī háo fà gōng suī yǒu, tài jǐn yán chī dào kǒng fēi.
不欺毫發公雖有,太盡妍媸道恐非。
zì xiào bìng róng suí bù jiàn, wèi shuāi huá fà mǎn zī yī.
自笑病容隨步見,未衰華發滿緇衣。
“未衰華發滿緇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