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詎非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直道詎非難”全詩
直道詎非難,盡言竟多迕。
知者尚復然,悠悠誰可語。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過介甫歸偶成》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介甫歸偶成》是宋代文學家曾鞏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結交謂無嫌,
忠告期有補。
直道詎非難,
盡言竟多迕。
知者尚復然,
悠悠誰可語。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于人際交往和言行之道的思考和感悟。
詩的第一句“結交謂無嫌”,表達了作者對于結交朋友時不計較彼此的過失和缺點的態度。這句話傳達了一種寬容的情懷,認為真正的友誼應該是無嫌隙的。
第二句“忠告期有補”,表達了作者對于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忠告、互相提醒的期待。這句話強調了友誼的真誠和互助的精神。
第三句“直道詎非難”,意味著直言之道并不難以實現。作者認為,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并不是一件艱難的事情。
第四句“盡言竟多迕”,指出直言可能會與他人的期望和意見產生沖突。這句話提醒人們在直言時要注意言辭和方式,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和矛盾。
第五句“知者尚復然”,表示真正有見識的人仍然會理解和欣賞直言的價值。這句話暗示了作者對于真知灼見的人的敬重和認同。
最后一句“悠悠誰可語”,表達了作者對于言辭的深思熟慮和謹慎。這句話暗示了作者對于言辭的力量和影響的思考,認為言辭應該經過深思熟慮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人際交往中的真誠、寬容和直言的態度。作者認為真正的友誼應該是無嫌隙的,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忠告、互相幫助。直言之道并不難以實現,但要注意言辭和方式,避免產生沖突和誤會。真正有見識的人會欣賞直言的價值。然而,作者也提醒人們要慎重選擇言辭,深思熟慮,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負面影響。整首詩詞流暢自然,言簡意賅,表達了作者對于人際交往和言行之道的獨特見解和思考。
“直道詎非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jiè fǔ guī ǒu chéng
過介甫歸偶成
jié jiāo wèi wú xián, zhōng gào qī yǒu bǔ.
結交謂無嫌,忠告期有補。
zhí dào jù fēi nàn, jìn yán jìng duō wù.
直道詎非難,盡言竟多迕。
zhī zhě shàng fù rán, yōu yōu shuí kě yǔ.
知者尚復然,悠悠誰可語。
“直道詎非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