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一曲傳金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若無一曲傳金盞”全詩
若無一曲傳金盞,爭奈衰翁兩鬢絲。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席上》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席上》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繪了一個市井中的景象,強調了歲月流轉和衰老的主題。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市井蕭條煙火微,
兩衙散后雪深時。
若無一曲傳金盞,
爭奈衰翁兩鬢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市井為背景,展示了一幅冬日的景象。市井蕭條,煙火微弱,顯示了社會的冷清和凄涼。"兩衙散后雪深時"描繪了兩座衙門散去后,雪越來越深的情景。這里的兩衙指的是兩個官署,散后雪深,可以理解為官員們離開后,冰雪的覆蓋更加濃厚,也可以暗示官場的虛偽和冷漠。
接下來的兩句"若無一曲傳金盞,爭奈衰翁兩鬢絲",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衰老的感慨。"一曲傳金盞"指的是歡樂的歌舞聲,而這種歡樂卻無法抵消衰老給人帶來的疲憊和苦悶。"衰翁兩鬢絲"形象地描繪了一個年邁的老人,他的兩鬢已經有了絲絲白發,暗示著衰老不可避免。
整首詩詞通過市井的景象,以及對歡樂和衰老的對比,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思考。它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以及人們在歲月中所面臨的無奈和無力感。曾鞏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意象,喚起讀者對人生的反思和共鳴。
“若無一曲傳金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 shàng
席上
shì jǐng xiāo tiáo yān huǒ wēi, liǎng yá sàn hòu xuě shēn shí.
市井蕭條煙火微,兩衙散后雪深時。
ruò wú yī qǔ chuán jīn zhǎn, zhēng nài shuāi wēng liǎng bìn sī.
若無一曲傳金盞,爭奈衰翁兩鬢絲。
“若無一曲傳金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