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蕩歊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風蕩歊煩”全詩
頗諳肺腑盡,不聞可否言。
淡爾非外樂,恬然忘世喧。
況值秋節應,清風蕩歊煩。
徘徊望星漢,更復坐前軒。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過介甫》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介甫》是宋代文學家曾鞏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日暮驅馬去,停鑣叩君門。
頗諳肺腑盡,不聞可否言。
淡爾非外樂,恬然忘世喧。
況值秋節應,清風蕩歊煩。
徘徊望星漢,更復坐前軒。
譯文:
太陽西沉,我驅馬而去,停下馬韁叩擊朋友的門。
我們彼此相知甚深,心意已盡,無需言語表達。
我并非追求外在的享樂,寧靜地忘卻紛擾的世事。
何況此時正值秋節,清風吹散了煩惱。
我徘徊觀望星辰和銀河,再次坐在你的前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離別的情景,詩人在黃昏時驅馬離去,停下馬韁敲擊朋友的門。他們之間有著深厚的情誼,相互了解,無需言語就能心領神會。詩人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理解,以及對煩瑣世事的淡泊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態度。
詩中提到的秋節和清風,象征著寧靜與凈化。在這樣的時刻和氛圍下,詩人感到繁雜的紛擾被吹散,他能夠靜心凝望星辰和銀河。這種寧靜與超然的心態使他能夠忘卻塵世的煩囂,重新回到朋友的身邊,坐在他的前廊,與友人共享這份寧靜和美好的時光。
《過介甫》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內心寧靜的追求,同時也展現了他對自然的贊美和對清凈境界的向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受和對人生境界的追求,給人以靜謐和舒適的感覺,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清風蕩歊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jiè fǔ
過介甫
rì mù qū mǎ qù, tíng biāo kòu jūn mén.
日暮驅馬去,停鑣叩君門。
pō ān fèi fǔ jǐn, bù wén kě fǒu yán.
頗諳肺腑盡,不聞可否言。
dàn ěr fēi wài lè, tián rán wàng shì xuān.
淡爾非外樂,恬然忘世喧。
kuàng zhí qiū jié yīng, qīng fēng dàng xiāo fán.
況值秋節應,清風蕩歊煩。
pái huái wàng xīng hàn, gèng fù zuò qián xuān.
徘徊望星漢,更復坐前軒。
“清風蕩歊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