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剪慕原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剪剪慕原隰”全詩
幡然復謝去,肯受一官縶。
予觀長者憂,慷慨在遺集。
豈同孤蒙人,剪剪慕原隰。
遭時乃肥遯,茲理固可執。
獨有田廬歸,嗟我未能及。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過彭澤》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彭澤》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淵明曾懷抱道德,為貧窮而仕宦于彭澤。突然決定辭官,不愿接受任何官職束縛。我看到了那位長者的憂慮,他的慷慨表現在他留下的著作中。他與孤獨和困苦的人并不相同,他渴望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理想。遭遇時勢的壓迫才讓他愿意隱居,因為這個道理是可以堅守的。只有田園般的住所歸于我,唉,我無法達到他的境界。
詩意:
《過彭澤》表達了作者曾鞏對于官場生活和功名利祿的抗拒態度。詩中的淵明是曾鞏的自稱,他曾經在彭澤擔任官職,但意識到官職不能給他內心的滿足,于是選擇辭去官職,選擇隱居田園。詩中的長者代表著那些理想主義者,他們憂慮時世的迷亂,慷慨地留下了自己的著作,希望后人能夠追隨他們的理念。詩中通過對比自己與長者的境遇,表達了對于高尚品德和理想的向往,同時也顯露出對于自身才能和境界的不滿和遺憾。
賞析:
《過彭澤》揭示了曾鞏內心深處對于功名利祿的厭棄和對于田園生活的向往。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讀者,官場生活雖然能夠帶來物質上的富裕,卻無法滿足精神上的追求。他選擇辭官隱居,體現了他對于道德的追求和對于內心自由的渴望。他對那位長者的贊賞也表現了他對于理想主義者的敬仰,認為他們的思想和品德是值得追隨的。整首詩詞流露出一種清新脫俗的田園情懷,對于功名利祿的冷漠態度與對于理想的追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展現了曾鞏獨立思考、追求精神自由的個性特點。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對于人生意義和境界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思想性。
“剪剪慕原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péng zé
過彭澤
yuān míng xī bào dào, wèi pín shì zī yì.
淵明昔抱道,為貧仕茲邑。
fān rán fù xiè qù, kěn shòu yī guān zhí.
幡然復謝去,肯受一官縶。
yǔ guān zhǎng zhě yōu, kāng kǎi zài yí jí.
予觀長者憂,慷慨在遺集。
qǐ tóng gū méng rén, jiǎn jiǎn mù yuán xí.
豈同孤蒙人,剪剪慕原隰。
zāo shí nǎi féi dùn, zī lǐ gù kě zhí.
遭時乃肥遯,茲理固可執。
dú yǒu tián lú guī, jiē wǒ wèi néng jí.
獨有田廬歸,嗟我未能及。
“剪剪慕原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