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會此心何自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會此心何自適”全詩
偶似魯連能肆志,肯如劉備恥求田。
貧諳親友難過飲,病笑詩書可枕眠。
欲會此心何自適,平生消長仕陶甄。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雨中》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雨中》
愁煙苦雨今朝是,
小屋深扉野性憐。
偶似魯連能肆志,
肯如劉備恥求田。
貧諳親友難過飲,
病笑詩書可枕眠。
欲會此心何自適,
平生消長仕陶甄。
中文譯文:
在雨中,
憂郁的煙霧苦澀地籠罩著今朝;
小屋深深的門扉中,我憐憫著那放蕩不羈的野性。
偶爾像魯連一樣能夠肆意追求自己的志向,
可是,我是否會像劉備一樣羞于追求財富和土地呢?
貧窮使我深知親友聚會的困難,
但即使我病重,我也會微笑著以詩書為枕入眠。
我渴望徹底實現這顆心靈的自由,
然而,一生中的起伏和變遷讓我在陶淵明和甄洛的職位間徘徊。
詩意和賞析:
《雨中》是宋代文人曾鞏的作品,通過雨中的景象,表達了他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首句"愁煙苦雨今朝是"描繪了陰郁的天氣和作者內心的憂愁。雨中的愁煙和苦澀的雨水,與作者此刻的心情交相呼應。
接著,詩中出現了小屋和深扉,這里象征著作者內心深處的世界。作者用"野性憐"來形容自己,表達了對自由、放蕩不羈的向往,對束縛和規范的厭倦。
在第三、四句中,曾鞏將自己與魯連、劉備作對比。魯連是春秋時期的一位風流倜儻的人物,而劉備則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創始人。作者偶爾像魯連一樣有追求自己理想的勇氣,但與劉備相比,他感到羞于追求財富和地位。這表現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對名利的矛盾態度。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作者的貧困和病痛。貧窮使他深知親友聚會的困難,但即使身體不好,他仍然能微笑著以詩書為伴入眠。這展現了作者堅持追求藝術的精神和對詩書人生的執著。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心靈徹底實現的渴望,但他卻被現實的起伏和變遷所限制。他在陶淵明和甄洛(唐代文人)之間徘徊,既希望過上隱逸的田園生活,又渴望在社會仕途上有所成就。這反映了作者對人生選擇和價值觀的思考。
綜上所述,詩人曾鞏通過描繪雨中的景象,表達了他內心的憂愁、對自由和理想的向往,以及對名利和現實的矛盾態度。這首詩詞在情感和思想上都非常豐富,展示了作者對人生境遇和人生選擇的思考,以及對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欲會此心何自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zhōng
雨中
chóu yān kǔ yǔ jīn zhāo shì, xiǎo wū shēn fēi yě xìng lián.
愁煙苦雨今朝是,小屋深扉野性憐。
ǒu shì lǔ lián néng sì zhì, kěn rú liú bèi chǐ qiú tián.
偶似魯連能肆志,肯如劉備恥求田。
pín ān qīn yǒu nán guò yǐn, bìng xiào shī shū kě zhěn mián.
貧諳親友難過飲,病笑詩書可枕眠。
yù huì cǐ xīn hé zì shì, píng shēng xiāo zhǎng shì táo zhēn.
欲會此心何自適,平生消長仕陶甄。
“欲會此心何自適”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