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少何相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俠少何相問”全詩
俠少何相問,從來事不平。
黃云斷朔吹,白雪擁沙城。
幸應邊書募,橫戈會取名。
分類:
作者簡介(李益)
《赴邠寧留別》李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赴邠寧留別》是唐代詩人李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身承漢飛將,
束發即言兵。
俠少何相問,
從來事不平。
黃云斷朔吹,
白雪擁沙城。
幸應邊書募,
橫戈會取名。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李益作為一位將軍,奉命前往邊疆的離別之情。他自稱是承載著漢朝飛將的身份,一束發辮就代表著準備上戰場。他自豪地說自己是一個有俠義心腸的年輕人,從來都不會忍受不公平的事情。黃云被北方的寒風吹斷,白雪覆蓋著邊境城池。他慶幸自己能夠應征入伍,參與邊疆的防御事業,他愿意揮舞著橫戈,為國家爭光。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李益作為一名將領的忠誠和勇敢。他以漢朝飛將的身份自居,展現了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和責任感。他的言辭中透露出義憤填膺的情緒,堅持不平凡,不甘心忍受不公。描述北方邊境的黃云和白雪,以及沙城的景象,給人以壯麗的視覺印象,同時也暗示了邊境的艱苦環境和戰爭的威脅。
整首詩以豪邁的語言寫就,表達了李益的英勇和決心,他愿意應書募召,攜帶橫戈前去立功。這首詩詞展現了李益作為一位將領的豪情壯志,同時也體現了他對國家的忠誠和對俠義的追求。詩中的情感和形象描寫使人感受到一種激昂的氛圍,凸顯了唐代士人對國家和軍隊的熱愛和赤誠。
“俠少何相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bīn níng liú bié
赴邠寧留別
shēn chéng hàn fēi jiàng, shù fà jí yán bīng.
身承漢飛將,束發即言兵。
xiá shǎo hé xiāng wèn, cóng lái shì bù píng.
俠少何相問,從來事不平。
huáng yún duàn shuò chuī, bái xuě yōng shā chéng.
黃云斷朔吹,白雪擁沙城。
xìng yīng biān shū mù, héng gē huì qǔ míng.
幸應邊書募,橫戈會取名。
“俠少何相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