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怪瀼西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獨怪瀼西叟”全詩
一室關河暮,三年草木秋。
高文誰吊屈,晚節漫依劉。
獨怪瀼西叟,巴江得久留。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秋日書懷》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日書懷》是宋代張舜民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涼風吹起天邊,有什么事情讓人動情傷感。
一個屋子里關上門,夕陽映照著關河,已是黃昏。
三年過去了,草木逐漸變黃,秋天的氣息濃厚。
那些杰出的文人們,有誰能理解他們的遭遇和委屈。
晚年的生活漫不經心地依附在劉邦的事業上。
唯獨感到奇怪的是瀼西叟,他在巴江上久久逗留。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感慨和思考,以及對文人境遇的思忖。秋天的涼風吹過,讓人心生愁緒,引發作者對自身處境和時光流轉的感嘆。作者描述了一個黃昏時分的景象,室內燈火輝煌,夕陽映照在關河上,寓意著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草木漸黃,秋天的氣息沉浸其中,表現出季節的轉換和生命的衰老。詩中提到了高文和劉邦,暗示了文人在社會中的境遇和束縛,以及晚年所面臨的無奈和依附。最后,作者以瀼西叟在巴江上逗留久久不歸為結尾,表達出對他的羨慕和疑惑,或許是對自由自在、逍遙自在生活的向往。
賞析:
《秋日書懷》通過描繪秋景,展示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百態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對比,如天邊的涼風與人心的愁緒、關河的黃昏與文人的晚節、瀼西叟與劉邦的對比,形成了鮮明的畫面對照,增強了詩詞的感染力。作者以自身的情感和思考反映了文人在社會中的困境和生活的現實,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季節景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索,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獨怪瀼西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shū huái
秋日書懷
liáng fēng qǐ tiān mò, hé wù dòng rén chóu.
涼風起天末,何物動人愁。
yī shì guān hé mù, sān nián cǎo mù qiū.
一室關河暮,三年草木秋。
gāo wén shuí diào qū, wǎn jié màn yī liú.
高文誰吊屈,晚節漫依劉。
dú guài ráng xī sǒu, bā jiāng dé jiǔ liú.
獨怪瀼西叟,巴江得久留。
“獨怪瀼西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