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輕拋二十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國輕拋二十年”全詩
一片青山雙鬢白,長盤嶺下見鄉人。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長盤嶺遇張復鄉人》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長盤嶺遇張復鄉人》是宋代張舜民創作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馬頭已匝三千里,
故國輕拋二十年。
一片青山雙鬢白,
長盤嶺下見鄉人。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遠離家鄉、經歷了長期離別后重逢的場景。詩人在長盤嶺下遇到了一個叫張復的鄉人,詩人的心情由此引發了對故國和家鄉的思念與回憶。詩中表達了詩人對于離故國已有二十年之久的感慨,以及在長途跋涉后重逢鄉人的喜悅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寥寥數語,展現了詩人對于鄉愁和家鄉的深情追憶。以下是對每個句子的賞析:
第一句,“馬頭已匝三千里”,描繪了詩人長途跋涉的辛勞和漫長的旅程。馬頭已經走過了三千里的路程,形容了詩人離故國的遙遠距離。
第二句,“故國輕拋二十年”,表達了詩人離開故國已有二十年之久。詩人輕描淡寫地提到了這段漫長的時間,但通過“輕拋”這個詞,傳遞出詩人內心對于離鄉別井的痛苦和思念。
第三句,“一片青山雙鬢白”,以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歲月流轉和衰老之感。青山象征著生機和青春,而雙鬢白發則意味著時光的不可逆轉和歲月的磨礪。
最后一句,“長盤嶺下見鄉人”,描寫了詩人在長盤嶺下偶然遇到了一個鄉人張復。這個重逢引發了詩人對于家鄉的強烈思念和對往昔歲月的回憶。長盤嶺下成為詩人與鄉人相見的場景,也象征著離鄉漂泊后的歸宿和情感寄托。
整首詩以簡潔、質樸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離鄉之苦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通過對時間、自然和人物形象的運用,詩人抒發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離鄉別井的艱辛和對家鄉的深情厚意。
“故國輕拋二十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ǎng pán lǐng yù zhāng fù xiāng rén
長盤嶺遇張復鄉人
mǎ tóu yǐ zā sān qiān lǐ, gù guó qīng pāo èr shí nián.
馬頭已匝三千里,故國輕拋二十年。
yī piàn qīng shān shuāng bìn bái, zhǎng pán lǐng xià jiàn xiāng rén.
一片青山雙鬢白,長盤嶺下見鄉人。
“故國輕拋二十年”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