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傍諸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上傍諸生”全詩
繡領絡千門,玉蓮噴九蕊。
第一名御湯,第二沐妃子。
從上傍諸生,最下列衛士。
淙淙三十六,枝分或櫛比。
每年十月初,仙杖常依此。
樓頭羯鼓停,殿上霓裳委。
塵垢三百年,行人與閭里。
忽驚郴嶺下,和暖雅相似。
祇是遠長安,不當人眼底。
皇天宅萬物,得地即為美。
幸免與興亡,往來常止止。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溫泉》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溫泉》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舜民。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岧峣華清宮,下有溫泉水。
繡領絡千門,玉蓮噴九蕊。
第一名御湯,第二沐妃子。
從上傍諸生,最下列衛士。
淙淙三十六,枝分或櫛比。
每年十月初,仙杖常依此。
樓頭羯鼓停,殿上霓裳委。
塵垢三百年,行人與閭里。
忽驚郴嶺下,和暖雅相似。
祇是遠長安,不當人眼底。
皇天宅萬物,得地即為美。
幸免與興亡,往來常止止。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位于華清宮的溫泉景色。溫泉水從山上流下,流經華清宮下方。華清宮內有千門繡領,噴出玉蓮般的泉水,形成美麗的景觀。詩中提到了兩個溫泉,第一是供皇帝享用的御湯,第二是供皇后和妃子們沐浴的地方。從皇帝到學生,再到衛士,按照身份排列在溫泉旁邊。溫泉水聲潺潺作響,分支流動,有時像梳子一樣密集。每年十月初,仙杖(指某種祭祀儀式的道具)都會在這里使用。樓上的羯鼓聲停止了,殿上的舞蹈也結束了。經過三百年的塵垢,行人和村里的人們都能感受到這里的和暖氣息,仿佛回到了郴嶺下的鄉村,宛如家鄉的氛圍。然而,這一切離長安(指當時的首都)很遠,不為人們所熟知。最后兩句表達了皇天宅萬物,只要得到了合適的地方,就能展現美麗。同時,詩人希望能遠離興亡之間的變故,保持平靜常止的心境。
賞析:
《溫泉》以華清宮的溫泉景色為背景,描繪了這個地方的美景和場景。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描寫手法,如形容詞和動詞的運用,使得整首詩形象生動。溫泉水從山上流下,形成了美麗的景觀,繡領噴出的泉水像玉蓮般絢爛,溫泉的水聲潺潺流動,分支交錯,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通過描寫溫泉景色,展示了自然景觀的美麗和人與自然的和諧。詩的結尾表達了對平和穩定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夠遠離紛擾和變故,保持心境的寧靜和平靜。
整首詩描繪了一個美麗的溫泉景觀,通過對細節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這個地方的美和寧靜。同時,詩人也借此表達了對平和穩定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夠遠離繁忙和動蕩,保持內心的寧靜和堅守。整首詩以溫泉為載體,通過對景色、人物和環境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一個寧靜祥和的境界,展示了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以及追求內心平靜與寧靜的美好愿景。
“從上傍諸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ēn quán
溫泉
tiáo yáo huá qīng gōng, xià yǒu wēn quán shuǐ.
岧峣華清宮,下有溫泉水。
xiù lǐng luò qiān mén, yù lián pēn jiǔ ruǐ.
繡領絡千門,玉蓮噴九蕊。
dì yī míng yù tāng, dì èr mù fēi zǐ.
第一名御湯,第二沐妃子。
cóng shàng bàng zhū shēng, zuì xià liè wèi shì.
從上傍諸生,最下列衛士。
cóng cóng sān shí liù, zhī fēn huò zhì bǐ.
淙淙三十六,枝分或櫛比。
měi nián shí yuè chū, xiān zhàng cháng yī cǐ.
每年十月初,仙杖常依此。
lóu tóu jié gǔ tíng, diàn shàng ní cháng wěi.
樓頭羯鼓停,殿上霓裳委。
chén gòu sān bǎi nián, xíng rén yǔ lǘ lǐ.
塵垢三百年,行人與閭里。
hū jīng chēn lǐng xià, hé nuǎn yǎ xiàng shì.
忽驚郴嶺下,和暖雅相似。
qí shì yuǎn cháng ān, bù dàng rén yǎn dǐ.
祇是遠長安,不當人眼底。
huáng tiān zhái wàn wù, de dì jí wéi měi.
皇天宅萬物,得地即為美。
xìng miǎn yǔ xīng wáng, wǎng lái cháng zhǐ zhǐ.
幸免與興亡,往來常止止。
“從上傍諸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