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遭霖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臘月遭霖雨”全詩
數聲歸雁斷,半嶺野梅殘。
無復論偕老,何時展急難。
江湖臥周歲,此夕最難安。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行次晚洲》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行次晚洲》是宋代詩人張舜民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臘月遭霖雨,
孤舟艤暮灘。
數聲歸雁斷,
半嶺野梅殘。
無復論偕老,
何時展急難。
江湖臥周歲,
此夕最難安。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冬天的景象,詩人在一個雨天的傍晚乘坐孤舟駛向晚洲。景色中有幾聲歸雁的叫聲,嶺上的野梅已經凋零。詩人感慨時光匆匆,不再有人陪伴自己共度晚年,不知何時能夠展現自己所面臨的緊急困境。他在江湖中度過了整整一年,而這個夜晚卻是最難安寧的。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臘月遭遇連綿的雨水,給整個景象增添了凄涼的氛圍。孤舟駛過暮色中的灘涂,進一步強調了詩人的孤獨和無助。幾聲歸雁的叫聲象征著離別和寒冷,而半嶺殘存的野梅則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詩人深深地感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無常,他的心中充滿了迫切和困惑,不知道何時才能夠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困境。整首詩以冷寂的江湖和難以安寧的夜晚作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寂和不安。這種情感的抒發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使得這首詩在簡練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意蘊。
“臘月遭霖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ng cì wǎn zhōu
行次晚洲
là yuè zāo lín yǔ, gū zhōu yǐ mù tān.
臘月遭霖雨,孤舟艤暮灘。
shù shēng guī yàn duàn, bàn lǐng yě méi cán.
數聲歸雁斷,半嶺野梅殘。
wú fù lùn xié lǎo, hé shí zhǎn jí nàn.
無復論偕老,何時展急難。
jiāng hú wò zhōu suì, cǐ xī zuì nán ān.
江湖臥周歲,此夕最難安。
“臘月遭霖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