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中角聲鳴咽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營中角聲鳴咽咽”全詩
戰馬嘶,征人發,堂上雙親垂白發,閨中少婦年二八。
爺牽衣,兒抱膝,東鄰西鄰哭聲一,道上行客腸斷絕。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城上烏》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城上烏》是宋代張舜民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戰亂時期城上的景象,表達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傷痛。
以下是《城上烏》的中文譯文:
城上烏,山頭月,
幾點殘星滅不滅。
營中角聲鳴咽咽。
戰馬嘶,征人發,
堂上雙親垂白發。
閨中少婦年二八。
爺牽衣,兒抱膝,
東鄰西鄰哭聲一,
道上行客腸斷絕。
這首詩以城上的烏鴉和山頭上的明月作為開篇,描繪了戰爭時期的夜晚景色。詩中的烏鴉和殘星都是夜晚的象征,它們的存在傳遞出一種無法磨滅的希望和堅韌。然而,營中傳來的角聲卻鳴咽不斷,表達了戰爭的殘酷和人們的悲痛。
接著,詩人描述了戰馬嘶鳴和征人出征的場景,以及堂上年邁的雙親和閨中年輕的少婦。這種對家庭的描寫呈現出戰爭對人們生活的沖擊和破壞。爺爺牽著自己的衣袖,孩子抱著膝蓋,周圍的鄰居們也發出傷心的哭聲,道路上的行人們心碎地絕望。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戰亂時期的景象,通過對戰爭的描寫和對人們遭受痛苦的描繪,表達了對戰爭的痛恨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詩中的意象和情感共鳴,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戰爭帶來的破壞和人們的痛苦,呼吁人們珍惜和平,反對戰爭的殘酷。
“營中角聲鳴咽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shàng wū
城上烏
chéng shàng wū, shān tóu yuè,
城上烏,山頭月,
jǐ diǎn cán xīng miè bù miè, yíng zhōng jiǎo shēng míng yàn yàn.
幾點殘星滅不滅,營中角聲鳴咽咽。
zhàn mǎ sī, zhēng rén fā,
戰馬嘶,征人發,
táng shàng shuāng qīn chuí bái fà, guī zhōng shào fù nián èr bā.
堂上雙親垂白發,閨中少婦年二八。
yé qiān yī, ér bào xī,
爺牽衣,兒抱膝,
dōng lín xī lín kū shēng yī, dào shàng xíng kè cháng duàn jué.
東鄰西鄰哭聲一,道上行客腸斷絕。
“營中角聲鳴咽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