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前石鏡不須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庵前石鏡不須磨”全詩
宦情微似庵摩勒,佛行高於窣堵波。
海裹泥牛端解笑,庵前石鏡不須磨。
擬詢一句合頭語,只恐新羅鷂子過。
分類:
作者簡介(葛立方)
《蒙才孺伯惠詩頗及參問》葛立方 翻譯、賞析和詩意
《蒙才孺伯惠詩頗及參問》是葛立方創作的一首詩詞,屬于宋代文學作品。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鶴氅蒲團養粹和,
冥心十地六波羅。
宦情微似庵摩勒,
佛行高於窣堵波。
海裹泥牛端解笑,
庵前石鏡不須磨。
擬詢一句合頭語,
只恐新羅鷂子過。
中文譯文:
白鶴衣裳,蒲團上養精華,
默默修煉達到十地六波羅。
身在官場,心境似庵摩勒,
修行佛法高于窣堵波。
海中泥牛自得其樂,
庵前石鏡無需磨光。
打算提問一個開頭之語,
只怕新羅的鷂子飛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佛教修行的主題為中心,表達了作者對修行和官場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首句描述了一幅鶴衣蒲團的景象,寓意著修煉者在寧靜中修養精華。接著提到"冥心十地六波羅",指的是修行者通過默默冥想,達到了佛教的十地六波羅(修行境界)。
第三句和第四句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活和修行的對比。宦情微似庵摩勒,說明作者在官場中的情感微弱,類似于庵摩勒(指佛教中的僧人)。而佛行高於窣堵波,則表示作者認為佛法修行的重要性超過了世俗的紛擾。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一種超然的境界。海裹泥牛端解笑,意味著修行者在世俗紛擾中仍能保持超然和快樂。庵前石鏡不須磨,表示修行者不需要追求外在的虛榮和世俗的浮華,內心已經得到凈化和提升。
最后兩句是作者的疑問和憂慮。擬詢一句合頭語,意味著作者在思索如何提問一個開頭之語,可能是提問如何在修行中保持初衷。只恐新羅鷂子過,則表示作者擔心自己的問題可能會被外在的干擾所打斷,新羅鷂子象征著外界的喧囂和紛擾。
整首詩詞以佛教修行為主題,通過對修行和官場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修行境界的追求和對純凈內心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時期士人在紛繁世事中對內心凈化的思考和追求。
“庵前石鏡不須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éng cái rú bó huì shī pō jí cān wèn
蒙才孺伯惠詩頗及參問
hè chǎng pú tuán yǎng cuì hé, míng xīn shí dì liù bō luó.
鶴氅蒲團養粹和,冥心十地六波羅。
huàn qíng wēi shì ān mó lè, fú xíng gāo yú sū dǔ bō.
宦情微似庵摩勒,佛行高於窣堵波。
hǎi guǒ ní niú duān jiě xiào, ān qián shí jìng bù xū mó.
海裹泥牛端解笑,庵前石鏡不須磨。
nǐ xún yī jù hé tóu yǔ, zhǐ kǒng xīn luó yào zǐ guò.
擬詢一句合頭語,只恐新羅鷂子過。
“庵前石鏡不須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