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礙日月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礙日月明”全詩
向來望塵子,得車定何榮。
浮云蔽天壤,豈礙日月明。
惟余金石交,可論藏與行。
分類:
作者簡介(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南宋詞人。字無咎,號南澗。漢族,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韓元吉詞多抒發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賀新郎〕"病起情懷惡"等。著有《澗泉集》、《澗泉日記》、《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存詞80余首。
《寄趙德莊以過去生中作弟兄為韻七首》韓元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趙德莊以過去生中作弟兄為韻七首》是宋代文人韓元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士苦不自重,貪名乃忘生。
向來望塵子,得車定何榮。
浮云蔽天壤,豈礙日月明。
惟余金石交,可論藏與行。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士人在社會中的困境與思考。詩人韓元吉認為士人應該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而不是為了追求名利而忘記了人生的真正意義。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深邃的語言描繪了士人的困境和價值觀。首句“士苦不自重,貪名乃忘生”,表達了士人在面臨艱難困境時應該堅守自己的原則,而不是為了名利而放棄了對生活本質的思考。
接下來的兩句“向來望塵子,得車定何榮”,通過“望塵子”和“得車”來比喻士人追求名利的虛浮和浮華。詩人認為,過于追求名利只是一時的榮耀,而真正的價值在于個人的品德和行為。
接著,“浮云蔽天壤,豈礙日月明”這兩句,用浮云遮擋住了天空來比喻名利的浮華遮蔽了真理和道德的光芒。詩人提醒讀者,虛榮的追求并不能阻擋真理和道德的普照。
最后一句“惟余金石交,可論藏與行”,表達了詩人的價值觀。他認為只有金石不會變動,而金石之間的交流可以探討品德和行為的問題。這句話傳遞出了士人應當注重內在修養和與他人的交流,以追求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士人在名利紛擾中保持自我、堅守真理和追求真正價值的情感和思考。它提醒人們不要被虛榮和浮華所迷惑,而應該以真善美為準則,追求內心的深度和高度。
“豈礙日月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ào dé zhuāng yǐ guò qù shēng zhōng zuò dì xiōng wèi yùn qī shǒu
寄趙德莊以過去生中作弟兄為韻七首
shì kǔ bù zì zhòng, tān míng nǎi wàng shēng.
士苦不自重,貪名乃忘生。
xiàng lái wàng chén zi, dé chē dìng hé róng.
向來望塵子,得車定何榮。
fú yún bì tiān rǎng, qǐ ài rì yuè míng.
浮云蔽天壤,豈礙日月明。
wéi yú jīn shí jiāo, kě lùn cáng yǔ xíng.
惟余金石交,可論藏與行。
“豈礙日月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