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床更俗論心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對床更俗論心事”全詩
門外江風寒作雨,城頭態鼓夜啼鴉。
對床更俗論心事,擁褐不驚逼歲華。
卻憶巴山舊時語,夢回窗外已生花。
分類:
作者簡介(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南宋詞人。字無咎,號南澗。漢族,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韓元吉詞多抒發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賀新郎〕"病起情懷惡"等。著有《澗泉集》、《澗泉日記》、《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存詞80余首。
《次韻宋傳道夜雨聞捷》韓元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宋傳道夜雨聞捷》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韓元吉。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松庭竹戶野僧家,
獨坐荒齋到日斜。
門外江風寒作雨,
城頭態鼓夜啼鴉。
對床更俗論心事,
擁褐不驚逼歲華。
卻憶巴山舊時語,
夢回窗外已生花。
中文譯文:
松樹庭院,竹門戶,野外的僧人家,
獨自坐在荒涼的小齋中,直到太陽西斜。
門外江風寒冷變作了雨,
城頭上鼓聲悲哀,夜晚中烏鴉啼鳴。
對床的人們更談論著世俗的心事,
抱著被子不為歲月的流轉而驚慌。
而我卻回憶起巴山的舊時光,
夢中回到窗外,已經開滿了花朵。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一個僧人獨自度過夜晚的場景為主題,通過對自然環境和內心情感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和回憶。
詩的開頭描述了松樹庭院和竹門戶,以及一個野外僧人的家。這里的松樹和竹子象征著寧靜和純潔,與僧人的生活方式相呼應。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作者獨自坐在荒涼的小齋中,直到太陽西斜。這種孤獨的場景給人一種寂寥和靜謐的感覺。
第三句描繪了外面的江風轉冷并變成了雨,城頭上的鼓聲和夜間烏鴉的啼鳴增添了一種悲涼和寒冷的氛圍。這里通過描繪自然界的變化,進一步強調了孤獨和寂寥的主題。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對床的人們談論世俗的心事,而作者則抱著被子安靜地度過歲月的流轉,不受外界的干擾。這表現了作者對繁華世俗的超脫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
最后兩句帶入了回憶的情感。作者回憶起巴山的舊時光,夢中回到窗外,發現花朵已經盛開。這里通過對巴山的回憶和夢境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生活希望與憧憬的情感。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具象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內心的孤獨、追求寧靜和回憶往事的情感,給人一種深沉而意境優美的感覺。
“對床更俗論心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òng chuán dào yè yǔ wén jié
次韻宋傳道夜雨聞捷
sōng tíng zhú hù yě sēng jiā, dú zuò huāng zhāi dào rì xié.
松庭竹戶野僧家,獨坐荒齋到日斜。
mén wài jiāng fēng hán zuò yǔ, chéng tóu tài gǔ yè tí yā.
門外江風寒作雨,城頭態鼓夜啼鴉。
duì chuáng gèng sú lùn xīn shì, yōng hè bù jīng bī suì huá.
對床更俗論心事,擁褐不驚逼歲華。
què yì bā shān jiù shí yǔ, mèng huí chuāng wài yǐ shēng huā.
卻憶巴山舊時語,夢回窗外已生花。
“對床更俗論心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