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好閑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生好閑放”全詩
我生好閑放,此去殊未返。
自是君不來,非關故山遠。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歸山招王逵》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歸山招王逵》是唐代詩人李端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日長原野靜,杖策步幽巘。
雉雊麥苗陰,蝶飛溪草晚。
我生好閑放,此去殊未返。
自是君不來,非關故山遠。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歸山后招呼王逵的場景。詩人感嘆著日子變得漫長,原野靜謐無聲。他手扶拐杖,踏著險峻的山巖,邁著步子向幽深的峽谷前行。在麥苗的陰影下,雉鳥鳴叫,蝴蝶在溪水旁的草叢中飛舞,天色已晚。詩人表示自己生來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此刻他離開已久,仍未歸來。他認為這并不是因為故山遙遠,而是因為王逵并未前來。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和詩人的心境來表達作者對王逵的思念和期待。日長原野靜,描繪了時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寧靜,營造出一種寂靜的氛圍。詩人手扶拐杖,步行在幽深的峽谷,展示了他回歸山野的決心和追求自由的態度。雉鳥的鳴叫、蝴蝶的飛舞,以及夕陽下的溪草,為詩中增添了生動的畫面感。詩人通過描繪這些細節,表達了對王逵的思念之情。
詩的最后兩句“我生好閑放,此去殊未返。自是君不來,非關故山遠。”表達了詩人對王逵的渴望和失望。詩人表示自己向往閑適自由的生活,但他離開已久,卻未能歸來。他認為這并不是因為故鄉的山山水水遙遠,而是因為王逵沒有前來,使得他無法重返故土。這種對友人的期盼與失望,以及對自由生活的追求,構成了整首詩的情感主題。
總體而言,《歸山招王逵》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細膩的畫面與情感的抒發,表達出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時也流露出對友人不來的失望之情。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傳達出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糾葛,讓讀者在閱讀中體味到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與掙扎。
“我生好閑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ī shān zhāo wáng kuí
歸山招王逵
rì zhǎng yuán yě jìng, zhàng cè bù yōu yǎn. zhì gòu mài miáo yīn, dié fēi xī cǎo wǎn.
日長原野靜,杖策步幽巘.雉雊麥苗陰,蝶飛溪草晚。
wǒ shēng hào xián fàng, cǐ qù shū wèi fǎn.
我生好閑放,此去殊未返。
zì shì jūn bù lái, fēi guān gù shān yuǎn.
自是君不來,非關故山遠。
“我生好閑放”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