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編聊共拂塵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遺編聊共拂塵看”全詩
食薺誰如東野苦,無氈不奈廣文寒。
閉門久詠高軒過,彈鋏今嗟行路難。
我亦凋零舊賓客,遺編聊共拂塵看。
分類:
作者簡介(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南宋詞人。字無咎,號南澗。漢族,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韓元吉詞多抒發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賀新郎〕"病起情懷惡"等。著有《澗泉集》、《澗泉日記》、《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存詞80余首。
《李彭元攜曾吉甫詩卷數帖見過》韓元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李彭元攜曾吉甫詩卷數帖見過》是宋代韓元吉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通過描繪李彭元攜帶著曾吉甫的詩卷和帖子來拜訪作者,并以此為引子,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凋零和友誼的思考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十年松竹暗茶山,
君有詩聲舊將壇。
食薺誰如東野苦,
無氈不奈廣文寒。
閉門久詠高軒過,
彈鋏今嗟行路難。
我亦凋零舊賓客,
遺編聊共拂塵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的開頭描述了十年過去,松竹茂密的山中,彷佛有一片茶山被遮蔽。在這個背景下,李彭元攜帶著曾吉甫的詩卷來到了作者的家。曾吉甫是作者的舊友,他的詩聲曾經在酒宴上被廣泛贊譽過。
接下來的兩句詩,作者提到食薺(一種野菜)的人,沒有任何人能像東野一樣苦。這里的東野可能指的是東野圭吾,一個以才華橫溢的日本作家。通過這個比喻,作者表達了自己面對困境和艱苦時的感受。
接著,作者提到自己沒有厚實的氈子來應對廣文的寒冷。廣文可能指的是廣州,寒冷可能是一種隱喻,代表著作者在生活和事業上的困難和挑戰。
下一段詩描述了作者閉門久久地在高軒上吟詠,思念過去的友誼和美好時光。而現在,作者彈奏著鋏(一種樂器),卻感嘆行路艱難。這里的行路難可以理解為生活的艱辛和困境。
最后兩句詩,作者自言自語地說,自己也凋零了,舊日的賓客也漸漸離去。但他仍然珍視著李彭元攜帶的詩卷,與他一同拂去塵埃,共同回憶過去的美好。
整首詩以李彭元攜帶詩卷的拜訪為引子,通過描繪作者的凋零和友誼的變遷,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困境的思考和對友情的珍惜。詩中運用了山水、食物和音樂等元素,通過隱喻和比喻的手法,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感受和情感。整體上,這首詩詞充滿了憂傷和對逝去時光的追憶,體現了宋代文人的情懷和人生哲理。
“遺編聊共拂塵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péng yuán xié céng jí fǔ shī juàn shù tiē jiàn guò
李彭元攜曾吉甫詩卷數帖見過
shí nián sōng zhú àn chá shān, jūn yǒu shī shēng jiù jiāng tán.
十年松竹暗茶山,君有詩聲舊將壇。
shí jì shuí rú dōng yě kǔ, wú zhān bù nài guǎng wén hán.
食薺誰如東野苦,無氈不奈廣文寒。
bì mén jiǔ yǒng gāo xuān guò, dàn jiá jīn jiē xíng lù nán.
閉門久詠高軒過,彈鋏今嗟行路難。
wǒ yì diāo líng jiù bīn kè, yí biān liáo gòng fú chén kàn.
我亦凋零舊賓客,遺編聊共拂塵看。
“遺編聊共拂塵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